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9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转】血培养阳性患者“危急值"管理

[复制链接]
1291 0
血培养阳性患者“危急值”管理
刘志武,陈保锦,谭榜云,袁明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省肿瘤医院研究所,甘肃兰州73O000)
文章编号:1673—4130(2013)16-2206—01

  检验“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菌血症、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致死率达35%[2],尽管医学水平在不断发展,但血培养依旧是诊断血流感染最好的方法。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后,明显提高临床检验人员、医生和护理人员沟通,降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现将本院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统计数据报道如下。

1、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
1.1、一般资料所有标本来自于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美国BD9240血液培养仪,配套需氧、厌氧及儿童血培养瓶;细菌鉴定仪为法国梅里埃VITEK32;血平板、麦康凯、药敏琼脂平板为OXOID琼脂粉院内自配,所有标本来自于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1.2、血培养阳性的“危急值”三级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血液培养的要求采集患者血液5~10mL分别注人血培养瓶中,及时放人血培养仪35℃培养,当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首先做涂片并转培养基分纯培养。一级报告:将涂片情况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二级报告:分纯培养情况如是否和涂片结果一致,及直接药敏等情况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三级报告:细菌鉴定及药敏情况发正式报告给临床科室,以便主管医生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时,要求双方详细记录患者信息、通知内容、报告时间、报告者及接收者等内容,护士登记完以上信息之后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科室主任,并记录通知时间及医嘱执行时间。

2、结果
  2010~2011年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580例,均准确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各科室“危急值”报告情况:ICU192例,血液科76例,d'dL科55例,内科(血液科以外)155例,外科102例。危急值报告通知临床科室后(临床护士接到危机值报告的时间)与处理时间(护士接到电话报告后通知主管医生执行医嘱时间之差)为白班(8:00~l2:00,14:3O~17:30),(3.1土2.9)min,共215例;中午班(12:O0~14:30),(4.3±3.2)min,共98;夜班(17:3O~8:O0),(5.1±4.6),共267例。

3、讨论
  菌血症、败血症具有低发生率,高危险性的特点[3],因此血培养阳性的“危急值”制度建立迫切需要。“危急值”制度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4]。血培养阳性率在ICU、血液科等科室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与国内其他文献基本一致。实行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临床检验人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明显提高了医疗质量,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之后可在几分钟之内进行医嘱执行,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起到显著成效。
  执行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培养了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加强临床之间沟通,保证了检验报告“完整、准确、及时”,确保临床需要。综上所述,执行好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不仅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临床医学检验人员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寇丽筠.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的应用[J].实验室与I临床,2003,6(2):32-34.
[2]Mohebati A,Davis JM,Fry DE.Current risks of occupational blood—borne viral infection[J].Surg Infect(Larchmt),2010,1 1 (3):325 331.
[3]Garcia—Prats JA,Cooper TR,Schneider VF,et a1.Rapid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blood cultures of newborn infants utilizing an automated blood culture system~J].Pediatrics,2000。105(3 Pt 1):523 527.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f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9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4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0 05:57 , Processed in 0.0451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