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9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转】品管圈在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697 0
本帖最后由 桃李 于 2021-8-23 11:51 编辑

【转】品管圈在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中的应用

宜兴市人民医院 曹志宏 蒋宝虎 吕希平 戴标 21420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工作性质相似的人,共同组织一个团体,本着自动自发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动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地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其能使每一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并能加深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目前,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被广泛用于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1]。我院于2012年9月成立了“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品管圈小组,经过八个月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
  圈员对我院运行中存在检验危急值的病历选取两个时段进行前后对比作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活动的考评依据。2012年9月至10月为活动前时段,共检查210例有检验科危急值的运行病历;2013年1月至6月为活动后时段,共检查了600例有检验科危急值的运行病历。

2 方法
  2012年9月经过医院统一培训,我院成立了小组,圈名为“规范圈”,由医务科科长担任圈长,小组成员为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及医患沟通的人员共八人。圈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依据PDCA环来开展工作,即:计划-实施-确认-处置。计划为活动前期计划准备,实施为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为效果确认、标准化处置,处置为检讨与改进。

2.1 计划(Plan
  Plan分为主题选择、制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现状、针对现状制定对策六个步骤。
2.1.1 主题选择
  圈员将在日常存在检验危急值的运行病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根据医生重视程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四个评价项目,采用“9、3、1”或“5、3、1”的评分方法汇总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

2.1.2 制定活动计划
  圈长召开全体圈员会议,制定活动计划书。圈长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活动日程、明确分工,保障活动实施。

2.1.3 现状把握
  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210月期间,210个存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的运行病历进行调查,发现有48例为不规范化处理,占检查总数的22.86%

2.1.4 目标设定
  改善前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为22.86%,设定改善幅度为80%,则目标=现状值-改善值=22.86%-22.86%×80%=4.57

2.1.5 不规范处理病历分析
  运用鱼骨图分析,从人、制度、程及管理方面,找出规范化处理检验危急值处理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发现检验科查出危急值后有1例未及时报告;有2个案例临床科室护理部接到辅助检查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后未及时向医生汇报;有10案例护理部接到危急值报告向医生汇报后医生未能及时处理;有35个案例临床医生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有处理但在病程录中未及时记录处理过程及后续观察情况。

2.1.6 制定对策
  根据鱼骨图分析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立相应的对策。(1)明确危急值记录规定及制度。(2)危急值即时通知、强制书写“危急值病程录”。(3)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及考核。

2.2 实施(Do)
  上述3个对策制定后由圈长以医务科通知形式规定一旦出现危急值,临床医生处理后需在病程录中作单独详细记录。并在病历监督员培训及临床医生培训中反复强调危急值的重要性,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同时与电子病历公司充分沟通协商后,制作了检验科危急值处理的软件。当一位患者被检验科确定存在危急值时,在检验科电话通知临床科室的同时;系统将危急值信息通过与电子病历的对接口传输至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将自动抓取到这一信息。此时该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在登陆电子病历时系统将以消息框的形式提醒管床医生哪位患者存在何种危急值(整个科室也都接收到此消息)同时要求管床医生及时处理并书写“危急值病程记录”果不及时处理及记录,则电子病历系统将不允许医生进行下一步的病历书写。在临床科室月度巡查及院级运行病历质控中对“危急值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及质量内涵、后续观察的内容严加检查及考核。

2.3 结果
  确认(Check)分“降低临床科室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的有形成果和圈员个人成长的无形成果两方面。

2.3.1 有形成果
  在2013年1、2月,在全院范围检查了160例有检验科危急值的运行病历,发现“检验科危急值”不规范处理、记录的有11例,不规范处理率为6.88%;2013年3、4月检查了232例有检验科危急值的运行病历,不规范处理、记录的有5例,不规范处理率为2.16%2013年5、6月检查了228例有检验科危急值的运行病历,不规范处理、记录的有3例,不规范处理率为1.32%;全面统计2013年1至6月的检验危急值不规范处理率为3.17%,达到预期目标(低于4.57%),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

2.3.2 无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为每一位圈员提供了成长空间。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现以成长率为评价指标来评价本次活动的无形成果。成长率=(活动后得分平均值-活动前得分平均值)/(活动前得分平均值×100%),结果详见表1(注:每项最高分为5分,共有8人参加打分,每项总40分)


表1             无形成果
───────────────────────────────────
            活动前       活动后
编号  评价项目 
 ───────   ───────   成长率
          合计  平均分   合计  平均分
1)   沟通能力
   21   2.6    29   3.6   38.0%
2)   积极性
    28   3.5    34   4.3   22.9%
3)   责任心
    25   3.1    36   4.5   45.2%
4)   团队精神
   26   3.3    31   3.9   18.2%
5)   荣誉感
    30   3.8    35   4.4   15.8%
6)
   解决问题能力 29   3.6    37   4.6   27.8%
7)   品管手法
   18   2.3    25   3.1   34.8%
───────────────────────────────────

2.3.3 巩固措施及后续改进
  医务科在归档病历的检查中亦“危急值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及质量内涵、后续观察的记录列为常规检查内容。同时拟在“危急值”报出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把通知发到床位主诊医生的手机上,提示其关注“危急值”的处理。

3 讨论
  QCC小组(Action改进)将问题对策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图、制度及强制措施,并对全院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制定相应的检查、核标准,纳入科室日常管理中,将成果能够继续保持。
  本次活动主题设定恰当,计划周密,考虑问题全面,通过圈员的协作,达到目标值。通过品管圈活动,科室领导从圈员中发现每一位圈员的工作特点,看到了每一位圈员的潜力,有利于科室领导在今后的管理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圈员的潜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为圈员提供了新的平台,调动了所有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领导的工作方式,本次品管圈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危急值管理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检验危急值规范化处理率。通过品管圈活动,科室内部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单纯命令式管理模式,科室人员以品管圈开会的模式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为科室、院的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在良好的讨论氛围中,工作人员自觉自愿的为一个目标努力,充分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同时融洽了同事间的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刑文英,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4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4-10 08:34 , Processed in 0.0535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