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7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患者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知网-谢丽娜·伊力何萍黄思语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复制链接]
578 0

中国医师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2019年版)》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1]。2018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进一步明确要求“危急值信息的传递必须是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的各环节无缝衔接,危急值报告信息流程中的信息关键要素可追溯[2]”。危急值报告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危急值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为能及时识别患者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沟通,全面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制定了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不断探索优化。


1 传统危急值管理模式

既往医院的危急值管理模式主要有2种,最早是医技科室通过电话向临床护士站值班护士通报危急值,护士手工记录并通知主管医师;其后是医技科室通过危急值弹窗提醒消息发布至临床科室护士站工作电脑,值班护士确认后通知主管医师[3]。管理部门通过督查危急值登记本(手工记录)评价危急值上报及处理的及时性。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这2种危急值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医院疑难危重病患占比大,发生危急值数量多,医技科室逐个电话沟通的人力成本高,且存在科室电话无法接通的情况;(2)危急值弹窗提醒至护士站电脑,若护士不在电脑旁,将无法及时传达信息给主管医师,传达时效性无法保证;(3)管理部门仅督查手工登记的危急值登记本,无可对比性,无法及时追溯登记处理情况;(4)危急值全院统一界值范围,对特殊科室及患者不适用,导致危急值遗漏或过度处理;(5)危急值管理范围仅纳入检验项目,未涵盖所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危急值。


[url=][/url]

图1 危急值报告及处置流程[url=]下载原图[/url]



2 解决方案2.1 完善制度

修订完善本院《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组织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专家根据国家权威标准及专家共识[4],讨论危急值纳入项目和界值范围。纳入项目包括临床检验、心电检查、影像检查、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产前羊水染色体检查、输血检验、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药物浓度监测、所有床旁检验检查(即时检验、X线、超声等)。界值范围指根据疾病及年龄不同,制定个性化危急值界值范围,如: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提高危急值识别准确性[5]。


2.2建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

优化本院危急值管理信息平台,将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电讯等多个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实现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危急值上报、接收、处理、检查、反馈等流程,通过危急值平台形成闭环,可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准确传达处理及追溯管理。危急值报告及处置流程,见图1。


2.2.1 危急值的报告流程

本院预先将危急值界值范围及关键字设置在医技系统中,可自动识别危急值并提醒。医技科室医师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正常,核查标本、操作、仪器传输正确,确认临床及检查(验)各环节无异常后,立即在LIS、PACS、超声等系统中发送危急值提醒信息,临床科室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接收危急值提醒弹框,同时将危急值短信发送至主管医师手机。如果15分钟内临床科室无应答,则由系统提醒检查(验)科室的医师电话与临床科室沟通,使医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及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整个过程中,危急值提醒弹窗强制显示在电脑页面最顶层,必须由医务人员确认接收后方可关闭,系统后台记录危急值发送人/接收人的姓名、工号、科室、发送和接收时间、处理意见等。


2.2.2 危急值的处理流程

主管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并确认为危急值患者后,需在30分钟内处置,6小时内完成危急值处置病程记录。


2.2.3 危急值的管理流程

医院管理部门及科室可实时调取危急值发送、接收、处置医嘱、处置病程记录数据;对科室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追踪、分析;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进行更新调整。同时,将科室危急值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内容[6],加大执行力度。


3 应用效果3.1 提高工作效能

医院从2017年开始探索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覆盖全院LIS、PACS、超声、病理、药学、即时检验等检验检查项目,每年危急值上报数近万例。节省了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电话沟通的时间,平台发送危急值提醒弹框至护士工作站及医生工作站,并同时发送手机短信,多途径提醒告知,提高了危急值传达力度。上报、接收、反馈均在系统中完成,无需手工录入,使医务人员有更多时间诊疗患者,患者安全得到保障[7]。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完成危急值各环节管理工作,无需再人工核对登记本,提高了工作效能。


3.2 危急值处置及时率提高

2015年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与危急值相关的质量指标2项,强调危急值通报的时效性[8]。医院实行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危急值处置及时率达到97.80%,改善效果显著。医院实行危急值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后,危急值处置及时率从81.31%提高到97.80%,且目前趋势稳定,见图2。对比管理期间危急值处置及时率,显示危急值处置及时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url=][/url]

图2 危急值处置及时率[url=]下载原图[/url]



4 讨论4.1 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一体化管理

医技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提醒危急值,医技科室应立即进行核对确认并发布至临床科室。在运行过程中,临床科室曾反馈未接收到部分危急值提醒,排除系统原因后,发现医技科室确有3%左右的危急值未通报或未及时通报,为全面保障患者安全,应同时对医技科室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临床科室危急值处置及时率进行管理与考核。


    [url=]下载原表[/url]

[url=][/url]

注: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分析发现仍有部分危急值未书写或未及时书写处置记录,下一步需优化信息平台,扩展监管功能,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危急值平台对接,对确定为危急值但未及时书写处置记录并即将超时的病历进行系统提醒[9],实现危急值全流程管理的及时性,规范落实操作流程。


4.3 临床科室参与评价反馈

部分临床科室医师反馈,部分患者病程无需立即处理,与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书写危急值[10]存在处理要求偏差。后期可在系统中增加临床科室评价确认是否为危急值的功能,对临床医师评价为“是”的危急值,需要立即处理并记录危急值处置病程;对临床科室确认为“否”的危急值,管理部门定期分析统计,组织临床、医技专家讨论并完善危急值制度,优化危急值管理流程。组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培训,在保障医疗和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危急值管理流程知晓率和执行率。


5 结语

危急值管理是一个常态并持续改进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培训及沟通,在实际工作及督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持续整改,使医院危急值管理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真正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障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0 05:27 , Processed in 0.0723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