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5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与质量改进--知网

[复制链接]
556 0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与质量改进[url=]严璨[/url][url=]陈伟[/url]

危急值是指患者的某项检查数值严重异常,且该数值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边缘状态,此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检验信息对患者进行快速干预,危急值通报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造成严重医疗事故,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危急值通报的可靠途径[1]。危急值通报管理通常涉及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医疗场所,涉及到的患者通常为重症患者,此类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危急值通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会极大影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临床上危急值的项目种类繁多,涉及到血常规、凝血、血气、血生化、微生物学及其他辅助检查项目,因此完善的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2]。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医院调查分析了危急值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了流程优化与质量改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调查了解医院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管理情况,分析未通知及通知不及时等流程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于2020年7月起采用流程优化以提升管理质量,2020年1~6月为实施前,2020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73例,女62例;年龄为27~81岁;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相关危急值42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相关危急值23例,血生化危急值21例,微生物学危急值19例,心电图/心超/B超/医学影像科危急值30例。实施后男71例,女64例;年龄为25~79岁;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相关危急值40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相关危急值25例,血生化危急值23例,微生物学危急值20例,心电图/心超/B超/医学影像科危急值27例。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后分析实施前未通知及通知不及时等流程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采用流程优化以提升管理质量。


(1)急诊标本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对危急值管理重视不足,部分检验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危急值意识不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掌握不深入,导致危急值出现时不能第一时间主动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联系。②危急值设置项目过多且报告形式单一,部分检验人员和医务人员不熟悉报告处理流程,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③操作不当,常出现伪危急值,由于少数护士对检查项目送检要求不清楚,对采血容器、采集方法、送检时间缺乏足够了解,导致送检不及时,影响到检验结果,部分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忽视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没有对标本进行详细核查。④危急值网络报告体系不完善,缺乏信息化管理工具,预警预防措施不足,采用传统手工电话登记报告危急值,导致登记繁琐、时间过长、记录不准确、信息记录不全,且容易出现临床科室无人接听电话、医务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时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处理、事后追责困难等问题。


(2)针对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升管理质量。①加强检验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危急值管理培训,提升其对危急值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检验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和采集的注意事项,制定患者标本的采集、储存、运送的规范化流程标准。②调整危急值项目数量及范围,引进危急值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多途径推送模式实现危急值消息推送无盲区,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快速处理,构建闭环的危机值响应处理流程,缩短危机值响应时长。③加强危急值准确性管理,当发现危急值时检验人员要第一时间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④将危急值报告管理纳入医院季度检查内容,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坚持危急值报告与接收的“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原则,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关键要素的可追溯性,方便危急值管理事故追责[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检验结果通报时间、危急值通报率、报告准确率、报告及时率、临检危急值患者的医疗干预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等。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检验结果通报时间为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危急值通报率为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报告准确率为已通报的危急值与临床符合的比例。报告及时率为符合规定时间上报的危急值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临检危急值患者的医疗干预时间为从危急值确认到医务人员正式开展干预措施所需时间。抢救成功率为期内抢救危重患者成活人数/同期抢救危重患者[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pan class="MathJax" id="MathJax-Element-1-Frame" tabindex="0" data-mathml="(&#x3C7;&#xAF;&#xB1;s)" role="presentation" style="display: inline;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0px; text-align: left; letter-spacing: normal; word-spacing: normal; overflow-wrap: normal; white-space: nowrap; float: none; direction: ltr; max-width: none; max-height: none; min-width: 0px; min-height: 0px; border: 0px; position: relative;">(χ¯¯±s)(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实施前后危急值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危急值检验结果通报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危急值通报率、通报正确率、通报及时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1 实施前后危急值管理效果比较 [url=]导出到EXCEL[/url]



时间
通报时间
(min,χ¯¯±s)(min,χ¯±s)

通报率
[例(%)]
通报正确率
[例(%)]
通报及时
率[例(%)]
实施前
7.49±1.23
123(91.11)
121(89.63)
119(88.15)
实施后
3.32±0.41
135(100.00)
133(98.52)
135(100.00)
χ2/t
5.73
12.56
9.57
17.01
P
<0.05
<0.05
<0.05
<0.05



2.2 实施前后患者医疗干预时间与抢救成功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临检危急值患者医疗干预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2 实施前后患者医疗干预时间与抢救成功率比较 [url=]导出到EXCEL[/url]



时间
医疗干预时间
(min,χ¯¯±s)(min,χ¯±s)
抢救成功率[例(%)]
实施前
33.34±6.64
118(87.41)
实施后
17.77±5.04
129(95.56)
χ2/t
13.93
5.75
P
<0.05
<0.05



3 讨论

危急值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首次提出以后越来越受到医疗机构的重视,其管理也随之规范化,200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的报告和管理不仅仅是标本检验结果的判读与通报,同时也涉及到患者群体差异、医院信息化管理、医疗组织机构建设等复杂问题[5]。危急值作为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保证危急值不漏报或者错报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危急值管理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执行情况与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应危急值通知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差错比比皆是,卫生部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并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6]。


研究发现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传统的电话通知和人工记录模式效率低下,检验人员对危险值报告的重视性不足等等。为落实《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中关于加强危急值报告制度建设的相关要求,推进医院危急值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医院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危险值流程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流程优化以提升管理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改进后危急值检验结果通报时间与患者的医疗干预时间显著缩短,危急值通报率、通报正确率和通报及时率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对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进行优化与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升危急值通报率,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信息得到及时传递,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对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宁,孙继芹,李晓东,等.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现状分析与管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263-265.

[2] 李云凤,张淑华,张海涛,等.检验危急值项目的选择与确定[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3):348-351.

[3] 杨秀洪,刘艳,徐建华.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4):58-59.

[4] 周晓玲,向艳丽.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当代医学,2020,26(8):96-98.

[5] 周炯,范靖,黄鹂,等.危急值管理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200-202.

[6] 李继志,兑丹华,刘六平.创新危急值管理对预防和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7,37(4):338-340.


[url=]金华市中心医院[/url]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11-10 07:25 , Processed in 0.0494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