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1-12-15 20:00 编辑
引言 - “医院信息化,既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同时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医院建设也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指标”。日前,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铁山在“北医大·微山湖卫生与健康事业管理研修班”做了《以“质”提“智”推动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专题授课。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热点关键词,无论是经济社会、医疗健康还是公立医院发展都在强调“高质量”这一重要发展目标。在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论述中,都不约而同的把“信息化”或“数字化”作为其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单列篇章进行了重点规划,其中医疗是十个重大场景之一。医院信息化,既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同时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医院建设也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指标。为此,如何实现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要从信息化建设自身能力提升出发,以信息化建设质量提升,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水平,以“质”提“智”,提升对医院信息化的系统认识、提升医院信息化的规划统筹能力、建设与管理能力、提升医院信息化应用变革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1.提升对医院信息化的认识 医院信息化的精髓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医院管理的融合创新应用,实现传统医院管理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医院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方法、能力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要关注的应用内涵。作为新一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种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式的发展模式,要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关注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这种认识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医院信息化的全面要素,系统的整体的推进医院信息化发展,避免把医院信息化简单作为技术工具满足业务需求,避免用技术应对单个的分散的业务目标,而是利用系统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改革性思维推动医院信息化发展。
随着医院信息化实践日益丰富,国家层面从服务、医疗、管理等角度逐渐勾画出了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四轮驱动”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方法论。 一是紧紧把握互联网发展大势,全方位深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规划,一方面不断完善线下应用,一方面持续扩展线上应用,探索互联网化集成架构治理,为更加深度的从“组织”信息化应用到“个体”信息化应用做好软件规划与设计。 二是循环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形成医院数字化融合的螺旋上升态势,在统筹规划下布局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填平补齐物联网设施,扩展仍处于手工模式的临床业务、管理业务、患者服务等数字化,聚焦场景逐步实现信息化集成,在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设计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智能化水平。 三是推进管理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深度融合。将管理战略、价值、理念通过业务系统植入业务管理过程,通过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业务的实时、动态、更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决策,提升管理决策的水平,真正形成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保障医疗质量,同时实现运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四是四轮驱动,形成信息化“基本建设”“信息应用”“治理变革”“科学运维”的四轮良性互动。推进“共建、共享、融合、创新”的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避免重建设轻应用,避免简单复制传统业务而忽略系统性、创新性变革,避免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建设,而忽视了持续的治理与优化。 医院信息化是管理工程、临床医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规范医院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是医院信息化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医院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医疗安全和医院运营管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医学工程、管理工程的紧密融合,既有和建筑工程紧密融合的智能化工程,也有和医学紧密结合的数字化设备,更深度融合到医疗服务流程管理、流程再造等管理工程。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实现预期和目标,需要推动工程管理方法的应用,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要结合的几个成熟领域的工程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借鉴和吸取建筑工程、医学工程、管理工程的成熟经验,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实施医院信息工程全流程管理,引进、学习、创造适宜的工程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工程管理规范。 信息化项目工程不同于基本建设,是“软件”,是“不可见”的工程,需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完善项目评估、技术的设计、造价管理、项目招标、合同管理、实施管理、监理质控、工程验收、应用维护、审计结算、项目评估等全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阶段,逐步确立为强制依从的制度流程,通过这些过程审慎地开展项目建设,各环节经过科学专业的评审和论证,对建设需求和应用环境及工程可行性进行周密的系统思考,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半截子工程、烂尾工程以及无效工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全流程的理念和框架建立起来后,随之就会促进一些专业化的人才、方法的落地,让每一个环节由更专业的人完成,也就促进了不同环节的完善。 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工程管理规范。首先,流程要逐步规范,该走的步骤不能逾越,关涉安全和重大国计民生的项目需要从法制上强制必须要完成的流程。其次是方法的规范,凡是成功的事情都是基于科学的方法,我们需要建立信息安全审核的方法,信息系统交互的设计方法,信息资源部署的工程方案,数据交互的安全方法等。当然,这些方法有些需要归纳,有些需要探索,有些需要达成共识,但这种意愿和思想是要坚持的,只有坚持了,我们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信息化工程质量才能保障。最后是“规范”的规范。按标准制定标准是规范自我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法律上的程序正义适用于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要从组织、机制和流程上“法制化”规范和标准的产生流程,变更流程,应用、阐释和执行和监督流程。
医院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选择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堆叠技术和信息化装备的购置。首先以应用为导向,推进成熟的信息化应用覆盖与推广,聚焦应用场景,围绕患者为中心,以每一个质量安全线为轴,久久为攻,持续深入应用;不以产品功能为导向,而是以管理价值,用户价值为导向,并与非信息化手段共同实现临床价值、管理目标,患者需求;信息化应用要坚持适宜和生态化原则,适宜就是实事求是的选择技术和方法,而不是照搬照抄,理解信息化融合应用的机制和机理,灵活使用。生态化原则就是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整合应用,以共同达到临床和管理价值目标,同时要看到应用价值实现是一个成长的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逐步引入信息化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所有信息化资产精细化管理,细化到“服务”,也就是从“手掌”精细化管理到“手指”,从患者服务、医疗服务、管理服务、资源服务、集成服务、运维服务和智能应用等进行划分、管理和功能规划,建设中尽力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系统和服务的价值,建立软件应用评价的约束管理机制,要将看不见的软件和看得见的医疗设备一样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同时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满足并促进医院管理和临床业务的持续改进。 医院信息化的应用与变革能力是一个创新应用领域,对人才、组织和管理机制也提出新的挑战,是医院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是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化工程管理能力、医院信息化认知的综合体现,也是医院信息化质量的综合表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医院管理和治理能力,促进医院信息化的能力和质量,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信息化建设与工程作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质量才能更好的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