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0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提高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保障医疗安全

[复制链接]
705 0
2021年,国家医政处下达了对公立医疗机构质量评价的十个方面,分别是:
  • 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 目标二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 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
  • 目标四    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 目标五    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 目标六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 目标七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 目标八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 目标九    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 目标十    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其中,第九条是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具体内容如下:
(一)领导班子重视,定期听取患者安全工作汇报,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善患者安全。
(二)建立医院安全事件报告平台,提供有效、便捷的报告途径,鼓励医务人员全员参与,自愿、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近似错误和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应制定强制性报告事项。
(三)对报告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归类、分析、反馈。对严重事件有根本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落实并反馈结果。
(四)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采用系统脆弱性分析工具,针对医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六)加强对医务人员暴力伤害的防范。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包括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原因引起的。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家对医疗不良事件讳莫如深,有大量不良事件被掩盖起来。有人统计,在一起重大不良事件的背后,有30件一般事件(或者)严重差错,有300件差错/不安全事件,3000件隐患事件。可以说,医疗不良事件如同冰山一角,暴露出来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什么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它有哪些种类?它是如何分级的?
定义: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方痛苦和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国际上针对不良事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WHO纳入的事件类型包括临床管理、临床过程、文件类、医疗相关感染、药物/静脉输液、血液/血液制品、营养、氧气/气体/蒸汽、医疗器械/设备、行为、患者意外、基础设置/建筑/固定装置、资源/组织管理等13大类。美国将严重可报告事件分为七大类29小项,内容涉及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事件、产品或设备事件、患者保护事件、护理管理事件、环境事件、放射事件、潜在的犯罪事件。

我国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有14种,分别是:
  • 医疗安全事件
  • 药品安全事件
  • 护理安全事件
  • 输血安全事件
  • 院感安全事件
  • 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 行政其他事件
  • 公共设施设备环境安全事件
  • 治安消防安全事件
  • 信息安全事件
  • 食品安全事件
  • 工程安全事件
  • 职业伤害事件
  • 生物安全事件


类型:
概括而论,美国统计的最常见的AEs类型为手术相关(20%~70%)、诊断错误(12%~30%)、药物不良事件(15%~66%)和院内感染(10%~30%)等,与手术有关的AEs发生率最高。不同手术发生AEs的频率不同,常见手术相关AEs发生率依次为子宫切除术、脊柱手术、CABG /瓣膜置换术、经阴道分娩术、胆囊切除术、膝/髋关节置换术、剖宫产。Teixeira等称,在创伤救治中,治疗延迟占52.9%,临床判断错误占21.6%, 漏诊占11.8%,技术错误占7.8%, 其他错误占5.9%。Eyi等对592份尸检报告的分析表明,65.3%死亡因过失,58.3%因治疗延迟,10.0%因临床判断失误和漏诊误诊。在创伤患者中,对气道、出血、气胸、颅内高压、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跳呼吸骤停等处理最常出错。

AEs还与学科或工作特点有关。手术室、急诊室、ICU和用药是AEs高发场所。手术室、普通病房、急诊室和院外护理单位的AEs发生率比其他场所高十数倍,除产房外,在住院患者中,AEs更易引起严重伤害,预后较差,其中包括死亡。Gawande等就AEs发生时间等属性进行了观察,急诊医疗过程为23%,非急诊医疗过程为77%;白天(7:00-17:00)为60%,夜间(17:00-次日7:00)为40%;AEs发生于术前为27%,术中为66%,术后为22%。Andres等[30]对外科和内科AEs发生进行比较发现,手术和操作相关AEs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外科显著低于内科,外科药物不良事件高于内科,院内感染发生率内科高于外科,治疗和护理以及诊断相关AEs发生率内外科类似;有趣的是,内外科PAEs比率差别不大,分别为41.3%和44.1%。

分级:
我国把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Ⅰ~Ⅳ四类,将给患者造成损害的程度分为A~I 9级。
  • Ⅰ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 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真实世界中的医疗不良事件到底有多少呢?
我们真实工作中到底有多少不良事件?据说某三甲医院床位有1400多张,但一年上报的不良事件却只有一千多一点,平均每天只有三起。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数据。
  • 1982年,纪录片”Deep Sleep”报道了美国麻醉中因用药错误导致6 000多人死亡,并认为这些死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引起了社会震惊和关注。
  • 1984年,Brennan等在纽约州51所医院随机抽调30195份住院病历,AEs发生率为3.7%,导致死亡率为13.6%,并有足够证据表明58%的AEs和死亡是可以预防的。
  • 1991年,Leape等对51家医院98 610例AEs的结局进行分析,微伤害占56.8%,轻度伤害占13.7%,中度伤害占2.8%,严重伤害占3.9%,致命伤害占2.6%,死亡占13.6%,不可判断伤害程度占6.6%。
  • 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根据这一结果进行估计,以美国住院患者每年3360万人(1997年)推算,每年因AEs死亡约98000例 。自此以后,患者安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研究文献由每年不足30篇增加至500多篇。
  • 2009年,Ander等表示约31.4%的AEs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每例平均延长6.1天,其中66.3%需要额外手术,69.9%需要额外诊疗。在门诊患者中,23.4%的AEs导致入院。
  • 2011年,Classen等认为美国医学研究所低估了AEs的真实情况,AEs发生率超过美国医学研究所估计的10倍(2011年),PDs超过4倍(2013年),美国每年因AEs死亡人数约为210 000~440 000人,是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和报告都不包括医院以外因AEs导致的死亡,如门诊、家庭、疗养院等。在创伤救治、老年患者以及用药等重要范围,PAEs和PDs的发生率更高。


相比这下,我们国家公开报道的医疗不良事件则明显下降,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医疗质量水平高,相反,这是我们医疗质量不足的体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在医院评价中的地位?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观察,我的判断是基本上不良事件发生与床位规模和门急诊数量成正相关。如果非常认真的去进行统计,我想平均每天每张床位的不良事件至少在1次以上。也就是说一家1000张床位医院一年的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应该要达到30万例以上。大家千万不要被这样数字所吓到,其实应该说上报数量越多的医院其实是越安全的医院,因为说明这样的医院的管理者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水平的人,说明这样敢于直面问题的医院文化深入到每一个职工心中,将问题暴露出来,进行品控和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才能给其他同事以警醒。

在国内,我们对医院的评价维度非常狭隘,不管哪家评价体系,都没有纳入医疗安全这一项。但是美国最佳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医疗安全的评价是四大方面之一,这四大方面包括:
  • 结构类:来自于美国医院协会的医院规模、医院使用的先进医疗技术等信息。
  • 流程类:使用调查问卷询问医生是否认为此医院流程能够满足高质量服务。
  • 结果类:来自于美国老年医保和救助医保的结果指标,其中主要为死亡率等指标。
  • 安全类: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是否安全方面的指标。




医疗安全不良和死亡能否进行预防性评估?
AEs和死亡的可预防程度评估方法相同。以死亡的可预防程度评估为例,通常分为3类,即:(1)可预防性死亡(Preventable Deaths,PDs):如果当时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避免死亡;(2)潜在(部分)可预防性死亡(Potentially Preventable Deaths,PPD):死亡与AEs有部分因果关系;(3)不可预防性死亡(No-Preventable Deaths,NPDs):采用最好技术也不能避免死亡。

其实,AEs类型之间预防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类型AEs的可预防程度明显不同。在综合病例中,用药、诊断、治疗和临床管理相关的AEs可预防程度分别为100%、89%、80%和60%。对外科9 171件手术相关AEs可预防程度评估显示,可预防程度>50%的手术相关AEs依次为诊断错误/延迟(100%)、不适当的治疗(100%)、术后出血(85%)、不能分类损伤(73%)、技术相关并发症(68%)、产后/新生儿相关问题(67%)、获得性肺炎(65%)、非手术操作伤害(59%)、非感染性伤口问题(53%)。Zegers等强调几乎与诊断有关的AEs都是可预防的。手术开错患者、开错部位、器材遗留体腔等均属于杜绝事件。Marquet等的研究显示,药物不良事件涉及环节较多,发生率较高,但可预防程度也很高。另外,Zegers等还认为提前出院(100%)、跌落(81%)等类似不良事件也几乎都是可以预防的。

为何我国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低?
长期以来,我们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很低,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家医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一些物质奖励。但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仍然很低,原因不外乎:
  • 上报者害怕受到惩罚,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上报者最顾虑的事情;
  • 上报系统复杂,操作费时费力;
  • 缺少上报的动力,如没有相应的经济鼓励;
  • 缺少对医疗安全重视的医院文化;
  • 医护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类型不了解,缺少必要的培训,例如很多人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这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往往不会去上报;
  • 各级领导对于不良事件上报的漠视;
  • 没有匿名上报,保护上报人的信息系统,比较搞笑的是有些医院一方面说要匿名,但是另一方面又在系统中设置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审批这一环节;
  •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数量没有纳入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体系中;
  • 医务部门没有主动追踪不良事件,其实如果医务部想要找出医疗不良事件也很简单,只要每天从住院病历系统中去发现自动出院病例、死亡病例、院内感染病例、住院时间超长病例、非正常情况下反复住院病例、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术后感染发生病例、住院期间从普通病房转入ICU的病例,等等。再进行筛选,肯定能发现不少不良事件。
  • 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缺位,相关部门对医院的检查,应该要求提供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数量和相对床位的比率,对于严重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者要进行专家考核和抽查。


如何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呢?
想要提高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我们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
。首先要强调医疗不良事件的系统原因,强调非惩罚性文化。一项经典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的医疗事故中,由于个人失误导致的仅占15%,由于制度或工作流程等的不合理(即系统失误)导致的占85%。系统原因就是,这件事情,或者这类事情换个人是否依然会发生。如果是系统的原因,就要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形成闭环管理。一旦发生潜在不良事件,不要去追责某一个人的错误,而是要从整体看全局,看流程是不是顺畅、是不是合理,哪些环节可能存在导致不良事件的问题。

  • 加强医务部门为核心的,多部门的协调管理。医务部作为起协调作用的主导部门,应该收集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然后分派给相关的部门科室去改进并且跟踪;同时要联系质量管理科、护理部、药师、院感科等部门联动去主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

  • 提供物质奖励。上报不良事件越多,其实能越早地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医院来讲是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要对不良事件上报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发现和上报不良事件的积极性。

  • 简化上报模板,让上报快速便捷。目前我们上报系统还存在系统过于琐锁,上报费时过多的问题,影响医护人员上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必须在内网操作,有时也不方便,可否考虑开发手机端的上报系统。

  • 定期考核不良事件上报率:医务科应该将不良事件上报率每月进行统计,而不是经每年为单位。并且对于发现的不良事件可以请非事件发生的科室专家(或者外院的专家)进行匿名点评,并反馈给相应的科室。要求每个科室要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刻的分析,以及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 培训医护人员使用不良事件的分析工具--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RCA是一种回溯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该方法将分析重点yt在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方面,而非仅限于个人执行上的检讨。从情景现场还原到潜在失误,再到诱发失误以及最终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剖析,集合全科室的头脑风暴,勇于自我检讨。



医疗安全无小事,我们要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在整个医疗行为中的重要地位,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工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65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1 13:26 , Processed in 0.0505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