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8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研究

[复制链接]
683 0
徐军 蒋鹏程 王鑫扬 余飞鹏
【摘要】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院医疗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实行非惩罚性报告和奖励措施, 要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 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 分析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防范医疗事故, 保护患者利益。
【关键词】医疗不良事件; 报告; 制度


医疗不良事件( medieal adversev event )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医疗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2 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的核心内容。

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国内现状

2002年8 月卫生部颁发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规定医疗机构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 应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这就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出台提出了明确要求。

  回顾近年来的具体执行情况, 其结果差强人意, 主要原因有: ( 1) 影响等级医院的评审。各家医院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各项评比和医院等级评审期限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否则将遭到“ 一票否决” ; ( 2)“ 家丑” 不可外扬。医疗事故结果公开后会出现连锁反应,将影响纠纷的处理; ( 3) 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医院公开医疗事故会降低医院在当地医疗行业中的影响力; (4 ) 影响医院的经济收人。医疗事故结果公开后, 会降低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 影响就诊率。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在2005年的研究中认为, 国际上急性住院患者中约3.5% 一16.6% 曾经发生过医疗不良事件, 其中约30 % 一50 % 的不良事件可以预防或避免。按我国2004 年人院患者4668万人推算, 每年可能发生医疗不良事件163万一775 万例。

2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意义

  医疗不良事件在许多发达国家同样存在2[]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增加了医院医疗服务的透明度。首先, 通过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可以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 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其次, 医疗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管辖区域内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发生率及处理情况有较宏观的认识, 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有利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第三,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是医学发展进人了理性思考阶段的表现。其目的是发现并分析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避免那些容易因个人差错而影响全局事件的发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既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系统” 的要求, 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配套措施。

3 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级

  医疗不良事件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2 级。
  一般医疗不良事件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 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足, 过失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重大医疗不良事件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犯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常规而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具体表现为: ( l) 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诱拖延, 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 2) 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 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 擅自处理, 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 上级医师在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 3) 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 (4 ) 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或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等; (5 )不遵守操作规程, 违反查对制度, 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 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 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 6) 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 不遵守医嘱, 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 7 ) 不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 8)技术诊查中, 丢失或弄错标本, 拍错部位, 配错血; 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 9 )不按医疗原则, 滥用毒麻限剧药品, 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 ( 1 0 ) 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而擅用西药西医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而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等。


4 常见医疗不良事件

  根据我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制度2 年来的实际情况, 总结和归纳了24种常见医疗不良事件, 这些常见医疗不良事件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容易发生的, 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常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1) 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 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2) 差错事件。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 丢失或弄错标本, 拍错部位, 配错血; 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3) 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4) 推诱事件。如复合伤的救治推萎和协调不良等事件。
(5)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 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6)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7)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9)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11)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
(12) 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13) 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14) 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5)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 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16) 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17)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8) 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19) 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20)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 或延长住院时间。
(21)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22) 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23)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 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24)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5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

5.1 设立预苦机制, 保证信息通畅

(1) 监测网络。医院负责医疗不良事件的信息体系建设与管理。建立各级预警网络, 通过不断完善的网络建设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 提高预警行动和快速反应能力。
(2) 信息通报。医院值班人员在接到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对于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值班人员在接到报告后, 应亲临现场, 医务处和/或护理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应及时赶到, 负责处理, 尽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

5.2 建立报告责任制度

(1)积极鼓励医疗不良事件报告4。医疗不良事件在美国建有自愿报告系统困, 我院采取的是非惩罚性和奖励措施, 即对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人员实行奖励; 因当事人报告及时、处置及时, 避免了可能发生重大医疗损害的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不但免除对当事人的处罚, 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强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责任。各科室和职能部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时, 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不得瞒报、迟报, 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

(3) 制定医疗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医院值班人员在接到有关科室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后, 及时介入,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妥善处理好病人, 尽量避免或阻止事件原因对病人产生危害。并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反馈、上报及其他有关工作。

5.3 建立健全指挥和协调机构. 明确工作目标为应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院应建立《处理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处置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分管院长担任组长, 统一领导、指挥和组织处理医院医疗不良事件。

(1) 设立医疗不良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各临床学科主任和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医疗不良事件相关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讨论, 为医务处决策提供依据。

(2) 医务处。处理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办事机构, 医务处处长为主要责任人。医务处处长负责医疗不良事件应急处理的现场领导、指挥和协调。对造成后果或严重后果的医疗不良事件, 进行调查、确认和处理, 整理相关资料, 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并提出处理意见。

(3) 临床科室。负责收集、核实、汇总和分析各级医疗不良事件的信息, 科室负责人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工作, 提交研究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者参考; 同时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行。

(4) 职能科室。负责指导、协调、协助和配合医务处处理医疗不良事件

5.4 科室负责, 分级管理

  医疗不良事件的预防、监测与控制工作实行科室负责、分级管理。根据医疗不良事件的不同情况, 实施分级响应。即根据医疗不良事件不同等级时, 启动不同级别的响应程序。

(l) 一级响应。医院值班人员在接到有关科室一般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后, 应立即向医务处和相关科室主任报告, 科室主任和/或护士长应及时赶到现场, 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 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尽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 二级响应。医院值班人员在接到有关科室重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后, 应立即向医院分管领导、医务处领导、相关科室主任、部分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医务处、护理部领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应及时赶到现场, 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 组织开展医疗救治
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具体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赶到现场, 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尽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

6 讨论

6.1 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

  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为世界性问题6。处置医疗不良事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 按照“ 四早” 要求, 保证报告、处置、评估、防控等环节紧密衔接, 一旦出现医疗不良事件, 快速反应, 及时处置。对已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 及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分
析, 提出整改意见, 落实责任人, 规定整改时间。并将事件相关情况通告有关部门, 实现信息共享, 避免其他部门或科室发生类似事件。

6.2 明确责任. 保障有力

  医务处负责医疗不良事件应急处理的领导和现场指挥, 有关部门和/ 或科室按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做到既分工明确, 又充分协作。在发生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并启动应急机制后, 医务处、科室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医疗不良事件责任人及其科室人员要24 小时开通通讯工具, 保证信息通畅。医务处负责抽调全院技术骨干组成救治小组, 做好医疗技术保障工作; 保卫科负责对应急各阶段、各场所、运输、治疗环境等的治安保障,财务部门负责处置突发医疗不良事件资金保障; 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医疗不良事件, 引导媒体正面报道, 以避免引发社会恐慌。

6.3 认真总结评估, 保持持续改进对每一起医疗不良事件, 都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及造成伤害情况, 认真进行总结评估, 确因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不足的, 向患者给予一定补偿; 属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要组织讨论,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建议, 不断持续改进, 提高医疗质量川, 以减少或杜绝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202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1 13:49 , Processed in 0.047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