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5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质控模块设计与运用

[复制链接]
855 0
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质控模块设计与运用[url=]陆叶青1[/url][url=]丁瑞芳1[/url][url=]姜春平1[/url][url=]王猛1[/url][url=]陈书航2[/url][url=]1.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url][url=]2. 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rl]


摘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手术部联合信息、质管、院感等部门,共同研发"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指控模块,实现了各环节联动,形成了完整的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动态质控链,使临床科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规范率以及满意度均得以提升。该设计革新了手术室传统的管控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点状、片段式质控方式,进阶为全程动态、线性质控管理,全面提升了手术室质控管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

[url=]手术室管理;[/url][url=]围术期;[/url][url=]预防性抗菌药物;[/url][url=]专项质控;[/url][url=]信息化;[/url]


  • DOI:

    10.13912/j.cnki.chqm.2021.28.10.08

  • 专辑:

    医药卫生科技

    手术野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是决定外科手术诊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1]。实践证明,“术中(包括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追加)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可以有效降低SSI发生率[2,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联同信息科、质管处、院感办,共同研发设计“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质控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工作标准、操作提示嵌入模块中,实现了智能化全程动态监管,全面提升了手术室专项质控水平。


    1 专项质控模块构建1.1 专项质控模块构建基础

    手术室对“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关键质控节点组建三大质控模块,分别为“个体化电子药品库信息模块”“药物使用督导模块”“专项质控数据管控模块”。上述模块构建于微软网络架构,搭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hini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手-麻信息系统,将专项质控模块分别嵌入其中,通过临床事件发生激发电子指令,触发相应督导模块,开启管控和监督功能。


    1.2 专项质控模块编程设计1.2.1 个体化电子药品库信息模块

    (1)院感办根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文件要求,针对临床手术科室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用药规则建立“个体化电子药品库信息清单”。信息科在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预约”子目录中加载各临床科室“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清单信息,当操作者勾选“手术切口等级”时,该模块获得激发,自动弹跳出“麻醉前诱导期抗菌药物使用”药库目录。下拉式清单要求操作者对术中抗菌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进行选择,其中,选择剂量出现“批注”式提醒时,要求手术医师预评估手术持续时间,评估是否要求“二次、三次加用量”,勾选完毕后,保存手术申请单并提交至手术信息平台。(2)手术室接收到手术申请单后,物品管理护士在耗材管理电子选项中一键提取所有预约手术患者的用药信息,通过平台向药房发送药品请领申请单,依据时间节点领回并派发至相应手术间,巡回护士接收并签字确认。


    1.2.2 药物使用督导模块

    (1)该模块嵌于手-麻系统中,分别在麻醉诱导期—患者建立外周静脉、手术中追加—手术进程2.5h、术中申请用血800 mL这三个特定事件发生节点设置激发指令。当手术患者由病区转运至手术间或诱导间,麻醉医师完成手术信息采集,在手-麻系统中进行事件记录,双击“建立外周静脉”选项,激发模块运行,发出指令,显示屏弹跳窗出现提示对话框“请确认抗菌药物使用已超过30min”,提醒手术三方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及时进行抗菌药物输注,操作完毕点击“确定”,对话框关闭,由麻醉医师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用药途径,巡回护士核查并同时记录于手术通知单中。(2)手-麻系统自动计时手术时间,当手术进程达到2.5h时,模块再次激发启动,手-麻系统显示屏出现弹跳窗信息对话框“请确认手术预计在30min内结束”,麻醉医师或巡回护士提醒术者预估手术结束时间,如术程在30 min内结束点击“是”,对话框关闭;无法结束则由麻醉医师下达追加抗菌药物医嘱,巡回护士执行。(3)当术程中发生输血事件,麻醉医师记录“事件-输入血制品量(红细胞悬液或血浆)总计达到800mL”时,模块激活启动,手-麻系统显示屏弹跳信息对话框“请确认手术预计出血量达到1 500mL,是否追加抗菌药物”,提醒术者及麻醉医师进行患者失血量评估,“是”则加用抗菌药物,未达使用标准则选择“否”。(4)手术结束后,手术医师开具电子术后抗菌用药医嘱,系统联动,药物品规目录内自动继承手术中抗菌用药名称及品规、剂量,批注式信息提示“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及剂量总和,如确实需要选用更高级别的抗菌药物种类可忽略继承模式,勾选其他药物。


    1.2.3 专项质控数据管控模块

    该模块安装于医院质控信息平台之中,点击“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目录选项,即可调取某一时间段内所有用药的信息汇总;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切口等级、手术时间、用药名称、剂量、方式、使用时间等。质控人员根据管理需求,输入特定筛选条件,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汇总,建立阶段内数据走势图表,以客观数据表达事件发生过程,供质控人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2 应用效果2.1 资料来源

    该院手术部划分为4个手术区域,共有手术间39间,日均手术量200余例,现有手术室护士135名。选择2020年3月-5月涉及围术期术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患者2 2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 420名,女性患者780名;年龄29岁~59岁,平均(47.4±5.1)岁;Ⅰ类切口775例,Ⅱ类切口1 027例,Ⅲ类切口398例。选择2020年6月-8月涉及围术期术中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患者2 168名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1 371名,女性患者797名;年龄31岁~63岁,平均(44.6±6.3)岁;Ⅰ类切口741例,Ⅱ类切口1 036例,Ⅲ类切口391例。切口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切口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评价方法

    (1)对临床科室“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考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考评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切口等级、药物名称、种类、剂量、手术医嘱等,通过数据汇总计算实施前后达标率。


    (2)手术室质控团队参考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相关文献[5,6,7],经质管处、院感办专家讨论,设计“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专项评价标准,内容包括:(1)术前用药时机。切皮前0.5h~1h内开始用药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2)术中用药时机。手术时间>3h追加1剂抗菌药物,术中失血量>1 500mL追加1剂抗菌药物。


    (3)由手术室自制评分表,对临床外科医师手术三方“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进行调查,设置“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35份。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效果评价2.3.1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比较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后,临床科室选择“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格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1。


    2.3.2“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率比较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后,“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节点规范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2。


    2.3.3 满意度比较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前,临床外科医师对手术三方共同参与“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为69.34%,实施后满意度为9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6 3,P<0.01)。


    3 讨论

    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效、精准提升质控管理水平已成为必然要求[8]。“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专项质控的执行,实现了高效的智能管理,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要求相贴近,有效提升了专项安全管理能力。


    3.1 实现精准化管控

    专项质控模块启用后,“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统计、请领、入库、管控均纳入手术室耗材管理范畴[9],用量、品规通过电子清单罗列,一目了然,便于掌握。手术室与医院药房实现网上出入库信息传递,未消耗则于次日原路径退回,达到了二级库房管理“日清、日领、零库存”要求。



    表1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前后临床科室选择“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格率比较[url=]下载原图[/url]



    [url=][/url]

    表1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前后临床科室选择“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格率比较



    表2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前后“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率比较[url=]下载原图[/url]



    [url=][/url]

    表2 专项质控模块实施前后“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率比较


    3.2 智能化督导用药规范

    将“围术期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执行标准嵌入智能化信息管控中,通过触发时间节点提醒手术人员进行药物规范使用,减少由于术中手术三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各自关注点不同造成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统一、用药后滞甚至医嘱补录现象,将“结果式反馈”前移至“进程中指导”,实现了质控质的飞越[10]。


    3.3 大数据平台提升了质管水平

    管理者进入专项质控统计模块,选择对应质控选项,勾选特定筛选条件,一键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质控数据图表,展开原因分析,继而提出整改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6 09:46 , Processed in 0.0486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