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文/孟普
在京举行“2007 国际医院交流与合作论坛”透露,医疗不良事件频发,导致患者安全遭受挑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为医疗不良事件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已对各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应对这一现实问题,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建议,我国的医院要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曹荣桂说,有关医疗质量的调研显示,医护人员常出现的问题是,技术方面错误占35%,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11% 由于不小心,9% 没有依照规则,缺乏相关知识占1%;医院最常发生错误的是在药物和手术治疗过程中。
WHO 的官员凯伦•蒂蒙斯说,发达国家也摆脱不了医疗不良事件的困扰。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10%的患者每年都要遭受一次医疗不良事件。美国每年有9.8 万名患者因医疗过失死在医院。全世界每年有140 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同类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不良事件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的,美、英两国为此付出的开销每年分别高达290 亿、60 亿 美元。
曹荣桂认为,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不健全;医护人员有关患者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教育滞后,整体素质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有待提高;对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临床应用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和准入制度;存在着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以及注射、血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没有形成医疗安全文化的氛围。
让医疗不良事件公开报告
来自国外的专家日前在此次论坛上说:“医疗隐患和不良事件没有国界”,关键在于怎么防范意外发生,围绕这一主题,世界范围内都在探索。发生了医疗事故怎么办?是惩罚医务人员,看他们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使员工的关注点集中到怎么赔偿,医院会不会受损,还是尽量“捂住”别影响医院和医生的形象?来自香港医院管理局质量和安全部负责人刘少怀说,以上例举的现象,都是“传统的、被动的”应对办法,现代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强调“以预防为主、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香港医管局的做法是,通过对其管理的 75家诊所,45 家大医院建立“医疗事故汇报系统”为载体,鼓励各医院公开讨论医疗错误,集思广益,预防风险,改善管理。
刘少怀说, 医管局曾经对核电站、民航系统的风险管理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组织保证安全运行的压力非常大,但是人们对他们却很放心,原因是这些组织是持续不断地“激发员工共同警觉风险”,这些组织要不断预测随时会发生的错误和安全隐患,持续训练员工预测和弥补错误;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要保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通过建立事故报告系统,集体分析意外的发生原因和改进措施。
刘少怀认为,与这些机构相比,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很多组织存在着“系统综合征”: 在查找问题原因和缺陷时,往往是责备一线人员,以至于很难反思是医院的管理系统有漏洞。另外他强调说,盲目地追求效率和增长收入,也容易“出险”,令事故高发。
他说,医管局确定借鉴民航系统的管理,建立与医疗机构联网的医院事故报告系统,是因为英国曾经作过分析,不安全的医疗行为中,只有10%的事故应该问责到医务人员、应该惩罚,主要是医务人员蓄意破坏、滥用药物,以及因鲁莽而违反规则,另外90% 的失误是难以责备医务人员个人的,而是医院的管理系统出现了问题,引发一线人员犯错误。事故报告系统可以让医务人员很方便地通过专门的网站,在第一时间把事故情况通知医院和医管局,并提出改进办法。医院和医管局要对事故进行分类和分析后,发出警示,供各医院学习参考,“避免同样的错误在不同医院重复发生”。比如在2005 年通过报告系统,发现患者转院过程中发生了17 例事故,医管局就要对医院进行深度调查,了解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从事医院评审的美国联合委员会(简称JCI)的专家凯伦•迪蒙斯也对此做出回应,她同时也是WHO 的艾滋病医疗质量工作会的主席。据她介绍,WHO 已经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以支持各国改善其医疗安全。该联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国际患者安全事件分类报告系统,以保障全球患者的安全。刘少怀和凯伦· 迪蒙斯都认为,建立公开的事故报告系统,并不是有关机构和当事人不用承担事故责任,而是希望各方不把“惩罚、责备”作为处理事故的中心问题,而转向各方都重视预防医疗不良事件上来。
据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透露,中国医疗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尚不健全,目前未见系统通报, 该协会正在探索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他说,根据国际有关医疗错误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急性住院患者中大约3.5%-16.6% 曾经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其中约有30%-50% 的不良事件被研究者认为应该可以通过系统的介入加以避免。按照中国2004 年入院患者4668 万人推算,每年可能发生医疗不良事件163 至755 万例,如果其中40%的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得到预防的话,则每年可避免65至310 万例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该协会颁布了《2007 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并在500 余所会员医院实施,其目的就是建立教育性通报制度,向医疗机构灌输不以惩罚为手段、保护且鼓励通报者等观念,经过科学分析、实时通知,让医院真正从错误中学习,汲取教训,减少发生不良事件。
世界共享患者安全解决方案
患者出现医疗意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对医疗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如何防范医疗不良事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凯伦· 迪蒙斯说,是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为了应对全球患者安全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在加强研究,另一方面, 则在加紧制定和推广“患者安全解决方案”。今年5 月,该联盟已经按照优先次序,确立了9 个“患者安全解决方案”,包括:避免混淆名似或音似的药品名称;正确识别患者;交接患者时的沟通;在准确的部位实施正确的手术;控制浓电解质溶液;保证正确发药;避免发生导管与输液管的连接错误;保证使用一次性注射装置;改善手部卫生预防医源性感染。
据她介绍,这些“解决方案”,因为有系统性,所以已经被证实有能力预防和减小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像“手术部位错误、开错人”事故,虽然并不常见,但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美国2005 年报告了88 宗个案。针对这一问题,“解决方案”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建议采取的行动,如何让患者和家属参与,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等。方案提出,在手术前,手术医生要在患者参与下明确标记手术部位;在即将开始手术时,所有人员来一次“暂停”,各自独立核实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步骤等,“重新达成一致后再手术。”虽然“患者安全解决方案”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但是凯伦· 迪蒙斯说,推行这些方案也有障碍,比方说,护士和其他人员可能会发现错误也不愿意询问医生,或者医护人员只作机械性的检查,而不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也会使方案效果“打折扣”。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的意识,与会国内外专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医疗机构采用了安全文化,患者安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美国联合委员会董事会前主席弗雷德•布朗认为,“让公开、公平、公正的安全文化成为核心的价值观”,这是管理者和 医务人员都要面对的挑战。弗雷德· 布朗认为,美国也在不断地为患者安全找出路,目前来看,医疗机构建立安全文化有赖于“能够报告和讨论侥幸避免的事故和不良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领导人要定期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且付诸行动。把患 者纳入到保证医疗安全的团队中,多听他们的意见,使设计不善或不安全的流程所产生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