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6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优化策略

[复制链接]
666 0
导语
      不良事件和隐患是严重事故的温床,大部分的医疗损害与一些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关,优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患者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发达国家住院患者发生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在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暂时性功能丧失,重大伤害仅为冰山一角,14%导致死亡。

0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近期发展
1、卫计委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

2、2018年5月17日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发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要求建立医院安全事件报告平台,提供有效、便捷的报告途径,鼓励医务人员全员参与,自愿、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近似错误和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应制定强制性报告事项。加强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3、《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与《四川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1年版)》两份文件中均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医院应重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优化。
0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1、Ⅰ级警告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也就是说有错误,但未实施于病人。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遵照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 [2002]206号)执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03
现存问题
1、患者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患者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内涵建设不足。我国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为医疗机构主动署名报告的事件及自愿报告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部分医院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培训内容未完全落实,因此患者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的积极性较差,更难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各医疗机构在绩效考核方面涉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方面的要求不一,由此各家机构对不良事件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对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的涵义理解有所偏差。

04
医院优化策略
1、成立由医务、护理、院感、各临床科室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重点明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

2、加强培训工作,持续提高医务人员识别与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医务人员主动发现和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

3、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及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及评价机制,对数据分析、反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根因分析、PDCA循环等方法,查找、分析影响本院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闭环管理,在不断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安全环境、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65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1 11:20 , Processed in 0.0442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