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2-5-9 18:09 编辑
国考绩效2022版的通知,新增指标“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考核年度医院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同期耗材总收入比例。其中,高值医用耗材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
在绩效“国考”和DRG支付改革的大政背景中,把握绩效考核的总体方向与趋势才是“技术攻关”的前提与关键。
绩效“国考”的总体方向是推动医院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管理转变,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疑难危重症功能定位、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践行医改、强化科研、着眼可持续发展等导向,以及围绕系列导向而设置的考核指标,都是具体而落地的,在医院管理的各条线、各层次都发挥出指挥棒的效应。
鉴于当前医院绩效评价体系问题,可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和成果,立足我国医疗卫生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绩效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客观评价医院绩效,针对医院绩效国考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经济效益财务类指标是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反映医院医疗规模和水平,而且其自身有营利性特点,亦是其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基础。
但要注意,经济效益指标所占比重和权重不要太大,否则会导致强调了经济利益,忽视了医院救死扶伤的本职责任;不能以营利为根本目的,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要追求效用最大化,肩负起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次,多考虑设置增加反映公益性类指标。公益性是医院基本属性,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和筹资的公平性、医疗服务的微宏观效率、承担政策性职能等三个方面。
在构建医院绩效指标体系时,多考虑设置此类指标。比如,医疗服务公平可及性中的筹资可及,是要医院提供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现实存在的“看病贵”民生问题,与其不符。
医疗费用控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反映此类指标的如人均门急诊人次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平均每住院床日费用,特别是分科室人均费用方面指标,增加其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会更加符合医院建设目标。
统一规范设置病人满意度指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重要部分,而病人满意是高质量医疗服务最终表现。以病人为中心,耐心细致为患者服务,才能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实现医患双赢模式,才能更有效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纵览文献研究,病人满意度指标设计是仁者各见,没有统一规范设置,这对于医院绩效评价也不够客观。
相对于病人满意度而言,因其测量方法等不稳定性,可采取反应性指标取代病人满意度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之一。早在2000年WHO世界卫生报告中,就利用反应性指标对各国卫生系统绩效进行了评价。反应性是绩效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系统目标之一。它是指卫生系统或某几个在运行中能认识,并设法适当满足个人普遍、合理期望时所获得的结果。
从其定义出发,反应性不考虑健康结果,不评估为改善健康所做的活动,仅考虑卫生系统非医疗方面,故是一种恒定指标表现。相比病人满意度,可避免因偏好等造成的不同人处相同情况,满意度可能不同的不足,能更客观、有效进行绩效评价。
美国医学会提出一个包括六个领域即安全性、有效性、以病人为中心、可持续性、效率、公平的提高系统绩效框架,在2000年提出了健康美国人2020健康决定因素和居民健康模型。
借鉴这些做法,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反应性指标的测量体系。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可借鉴英国医院星级评审制度,结合现有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我国医院星级评审体系,对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绩效将会有促进作用。
目前医院改革正处于“火热”状态,结合此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配备适合星级评审制度,将是一种发展趋势。对于不能达标的医院,要进行反思、改正,对相关管理者进行处罚,以促进医院整体绩效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医院自身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权益,提高病人满意度。
建议根据绩效考核内容从初期、中期和最终结果分阶段进行评价。在开始阶段,重点评价医院开展的初衷及实施的现行意义,这是基础保障。在中期,可重点考察医务工作人员在整个工作中投入的热情及表现,对患者有影响的服务质量指标如就医环境、医护人员技能及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时时反馈。最终结果考核,则以医疗的结果及其后续配套治疗进行。
然后,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权重,实现医疗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随着阶段不同,绩效运行数据随之改变,呈现出动态性。但要细心比对、仔细观察,找出相对稳定评定标准,并对应不同阶段主要和次要因素进行记录。这种阶段考核有其参考价值,对于完善绩效考核,以致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盖伦医管表示,医院的绩效评价本身具有动态性、多维性特点,对其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我国当前医院绩效国考阶段及不同属性如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进行动态评价、分类分级绩效评价,会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价值,才能实现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