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危急值闭环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url=]郑思娴1[/url][url=]王唯予1[/url][url=]王利2[/url][url=]1.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龙华中心医院[/url][url=]2.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url][url=]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可能危及生命的某项或某类检验检查的异常结果,即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师及时获得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危急值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要求,如医院等级评审要求核心条款“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要求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要求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指出:对于“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检验、检查结果,“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的主管医师”[3]。基于以上原因,决定建设区域危急值闭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危急值平台”),以帮助医院管理危急值。
1 危急值系统管理现状和设计思路1.1 管理现状目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内有两所三级医院、一所专科医院、两所公共卫生机构。三所医院的危急值管理都是医技检查过程中产生了危急值,医技科室医师进行手工登记,然后电话通知患者的主管医师(即住院、门诊、体检科室的医师),临床医师接到通知,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危急值处理过程中,没有信息化支持,容易发生遗漏,缺乏完整的危急值记录,不能满足三级医院的管理要求。为提高医院的危急值管理水平,实现危急值的全流程闭环管理[4],龙华区建设危急值平台,实现跨医院、跨系统的危急值管理。通过对危急值从医技科室产生、通知临床、临床处理、处理结果回传医技科室的全流程闭环监控,实现从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及横向比较几个方面管理危急值信息。
1.2 设计思路危急值平台是一个独立的平台,通过微服务方式提供服务供业务系统进行调用。危急值平台对区域内所有医技危急值进行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在管理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系统设计上,采用了最新的容器云和微服务技术[5],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实现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业务功能松耦合的优点。
2 顶层设计目前,龙华区正规划建设区域统一的医技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体检系统。所有临床业务系统通过区域临床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见图1。
[url=][/url]图1 龙华区统一业务系统技术架构 [url=]下载原图[/url]
基于顶层设计,区域临床数据中心统一了医技系统项目字典,并将各系统、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危急值信息数据格式统一[6]。当危急值产生后,危急值信息由医技系统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通知危急值平台,对危急值数据进行分类、分发、处理、记录等操作。系统可以对比同一种危急值在不同医疗机构产生的概率、处理时间、处理效果,为机构间借鉴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危急值平台实现危急值管理的实时性和完整性。建立了一个及时、高效的信息体系,实现了危急值的多渠道发布功能,便于医师及时获取危急值信息。区域统一建设的模式不但解决了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还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发现各医疗机构间管理水平的差异,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选择更优的管理模式。
同时,既改变了危急值管理分散在不同医技业务系统的现状,也解决了各医疗机构间危急值数据的共享。系统增加对医疗机构的分类,增加标准化模块和管理流程规范模块,通过服务调用的模式实现系统功能,为提高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医疗危急值管理的质量、精细化、标准化提供信息支撑。
3 技术架构区域危急值管理系统采用容器云技术与微服务架构[7]。基础信息层通过临床数据中心的集成平台接口方式与医技系统实时互联,形成标准的数据支撑库、统一的项目字典。在构建不同业务模块危急值知识库的同时,实时获得放射、超声、病理、内镜、电生理等数据。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产生的危急值都会触发区域危急值管理平台定义的微服务,将危急值数据通过集成平台记录到区域危急值管理系统[8]。见图2。
3.1 危急值标准模块对不同危急值标准进行定义,定义每个危急值的值域、危急级别、响应时限等。
3.2 发布规则模块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定义危急值产生后的发布规则和接收人信息。
3.3 统一通信模块定义发布的途径、根据发布规则进行危急值信息的发布调度。
3.4 统计分析模块根据管理要求和规则,从各个维度对危急值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4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危急值平台获取危急值数据后,由企业服务总线(ESB)进行基于内容的路由和过滤[6],提供基于网页(Web)、常规电脑(PC)终端、手机端短信、个人数字助手(PDA)和大屏幕显示等方式的危急值提醒功能[9]。临床医师会收到电子大屏弹框、PC端弹框、PDA弹框及手机短信的提醒,只有填写处理方式后,才会停止提醒。否则,危急值系统将短信发送到上级科室领导。系统会记录危急值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url=][/url]图2 危急值平台系统架构 [url=]下载原图[/url]
4.1 系统流程检验、检查系统产生了危急值,通过危急值平台传到数据交互平台,数据交互平台接收到最新的危急值信息,自动启动危急值播报服务。安装在临床的客户端程序,此时会弹出窗口,提示医师有危急值到达,系统记录医师浏览该报告的时间、人员。如果超过规定时间,系统会自动将消息发送给该医师的科室领导(同时,医技科室显示危急值信息未接收),保证危急值消息尽快被医师获知,并形成危急值消息的发送、接收和反馈的闭环响应机制[10]。见图3。
[url=][/url]图3 系统业务流程 [url=]下载原图[/url]
4.2 主要用户角色有3种角色:临床医师和护士,通过系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危急值情况并进行处理和记录;医技医师,通过系统能够及时上报在检验检查中发现的危急值情况,并了解临床医师对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科室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能够宏观地了解医院的业务科室处理危急值的流程和及时性。整体把控和调整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和管理水平。
5 应用效果5.1 数质量显著提升危急值平台上线后,自动记录和提示危急值,危急值的处理时间明显缩短,记录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见图4、图5。
5.2 危急值种类数量和范围增加通过危急值平台的建设,对各种不同医技系统进行了系统对接和全面梳理,危急值的种类大幅增多。危急值平台建立前,有系统记录并通过系统报告到临床的危急值,仅限于检验系统的危急值。建立后,目前通过系统记录的危急值包括:检验系统中的血钾、血钠、血钙、空腹血糖等9种;病理系统中的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与术中冰冻切片诊断良、恶性不相符者等4种;影像系统中的脑干出血、脑疝等8种危急值;综合超声系统中的明确主动脉夹层等6种;妇产超声系统中的子宫破裂或穿孔等9种;电生理系统中的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13种;内镜系统中的急性活动性大出血等3种。累计记录并上报了7个系统中的52种危急值,大幅增加了危急值系统的数量和覆盖范围。见表1。
[url=][/url]图4 2018—2019年危急值报告人次 [url=]下载原图[/url]
[url=][/url]图5 2018—2019年危急值平均处理时间 [url=]下载原图[/url]
表1 危急值信息种类对比[url=]下载原图[/url]
[url=][/url]
5.3 优化流程通过对危急值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跟踪,系统完善了危急值的记录,实现了危急值的闭环管理,为临床的危急值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的优化,见图6。
5.3.1 改变了危急值报告和管理模式将危急值数据进行标准化,可以兼容不同的异构系统、不同类型的医技系统。同时,实现了跨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对比。
5.3.2 危急值的信息变得及时、直接、多向提高了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多重提醒,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杜绝了相应的医疗隐患。
5.3.3 细化微服务通过微服务的技术实现手段,探索医疗信息化发展新方向。通过细化医疗行为,将其定义为微服务,使医疗信息系统的庞大架构简化为一个个可以定义的微服务。
[url=][/url]图6 危急值处理流程对比 [url=]下载原图[/url]
5.3.4 体现了数字化的价值医院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管理和服务。危急值平台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临床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质量提高。
6 展望危急值平台采用了最新的微服务架构,将危急值的处理从临床业务系统剥离出来,打破了系统之间的壁垒。微服务的设计架构不依赖任何业务系统厂商,可以根据医院业务需求,自行开发实现各种医疗行为的信息化。临床业务系统的后期更换或升级,对危急值功能模块没有影响。这种技术模式将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危急值平台降低患者治疗风险,保护了患者安全;免去医务人员手工登记的繁琐,减少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相关数据,利于管理手段的加强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区域危急值管理平台实现了跨医疗机构危急值数据的统一定义、各自管理。下一步,可以使用区域危急值管理平台产生的危急值数据,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危急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区域内横向对比分析不同医疗机构危急值的产生频率、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等,可为各医疗机构的管理提供数据指导[11,12]。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