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0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相比单一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护士长的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复制链接]
608 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常见的治疗操作,它不仅需要护士一针见血,液体输注通畅,还需要加强巡视观察,避免不良反应和输液外渗的发生。因患者输液瓶数和输注药物性质各有不一,加上患者活动等不可控因素,液体外渗时有发生,这也成为了科室护士长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继上次出现脂肪乳(250mL瓶装)外渗事件后,科室又出现了1例类似的不良事件。但是相比之前单一的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我认为,本次护士长采取的分析模式值得提倡!

案例

患者,女,90岁,因乏力5天、加重伴黑便1天于2022年11月15日18:54入住我科,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11月17日遵医嘱予以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440ml)静脉输注。11月18日16:00在输注该液体过程中,发现患者左下肢静脉通道(留置针)发生药物外渗。外渗肢体较健肢腿径超出3.5cm,穿刺部位无发红、无渗液,肿胀部位皮温正常。

处理过程

(1)11月18日16:00  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用注射器回抽外渗液体,50%硫酸镁间断冷湿敷,多磺酸粘多糖(喜辽妥)交替外涂。患肢疼痛评分5分,中度疼痛。

(2)11月19日8:00 患肢肿胀较前缓解,测量腿径相差2.5cm,但是肿胀范围扩大至左足背,患者疼痛缓解,评分3分。处理方法同前,告知患者和家属抬高患肢。

(3)11月19日17:00 患者足背肿胀、小腿肿胀缓解,测量双下肢小腿腿围,患肢超出1cm,患者疼痛评分2分,停用硫酸镁湿敷,继续予以多磺酸粘多糖外涂,抬高患肢,不限制患肢活动。

(4)11月20日08:00  患者足背、小腿肿胀基本消散,测量双下肢小腿腿围,患肢腿径差小于0.5cm,继续多磺酸粘多糖外涂。患者上午出院,11月21日8:00追踪患者情况,恢复满意。

不良事件分析讨论方法

(1)标准规范学习  在常规病例情况和发生过程汇报后,护士长带领我们对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6-2021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进行学习,结合本科室的临床实际,重点对输液位置选择、输液材料选择、输液观察要点、冲封管要点以及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进行针对性的课件展示和讲解。
(2)场景再现找不足  通过患者和家属角色扮演达到输液场景再现,结合刚刚学习的输液标准,护士长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通过“找茬”的形式找出不足(包括患者、家属、护士等各方面),不仅找出问题,还加深了静脉输液标准的掌握。
(3)先分析再总结   通过大家分析,提出不足最多的是:静脉输液通道不应该选择下肢。于是护士长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当事护士表示:因为患者除了长期液体外,还需要持续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患者为高龄患者,加之基础疾病,血管情况不是很好。当天患者左上肢有一组静脉通道泵入药物,在右上肢寻找通道失败后,责护才选择下肢穿刺。该外渗药物渗透压约750mOsm/L,为高渗液体,虽然用法可周围静脉输注,但综合其他原因,本次外渗最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护士静脉通道位置的选择和对高渗药物是否安全输注的重视度问题(鱼骨图如下)。

(4)护士角色交叉体验  出现不良事件后,当事护士往往会存在挫败感和愧疚感,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难以言表的压力。护士长在表扬当事护士积极配合,认真准备的同时,挑选了几个护士轮换进行角色交叉体验,然后鼓励当事护士和角色体验护士表达感受。大家不仅释放了工作压力,还有利于放松身心。

小 结

本次不良事件,护士长在不违背整个流程原则的前提下,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整个讨论过程活跃、参与度高。但是要预防药物外渗,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当班护士的安全输液意识。意识高的护士会将输液标准/要求充分运用到临床,细致到穿刺部位有效巡视、增加巡视频次、落实有效沟通等。
(2)善于寻求帮助。在穿刺困难或者通道建立部位不利于输液安全情况下,责任护士应主动寻求帮助,这样,多人之力会让困难以最佳的方法解决。
(3)有效巡视的落实。外渗发生,往往是因巡视流于形式/近似流于形式造成的。我们习惯用墨菲式滴管液体滴注情况评估通道是否通畅,往往忽略了掀开被子/衣物查看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或者查看了穿刺部位情况而没有确定是否有回血等。
(4)护士长的平日监管。每日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分管危重患者数量、特殊治疗多少等因素对责任护士当班工作量多少/工作难度大小的影响,需要护士长纳入平日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人力调配。

作者:紫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65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1 11:24 , Processed in 0.0469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