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3-4-10 15:13 编辑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标》),首批选取了10个病种的114条指标,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指标信息的上报工作。
《指标》是国家卫健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国家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围绕常见恶性肿瘤制定,旨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针对性。根据我国肿瘤性疾病患病情况,首批选取了肺癌、乳腺癌等10个位居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前列的病种。
二是科学性。根据肿瘤性疾病重点技术和诊疗过程关键环节遴选指标,充分考虑指标的监测价值、敏感度和导向作用。
三是规范性。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意义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补充说明,防止出现误解误读。
四是可操作性。充分考虑指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并对指标进行了统一编码,便于行业交流和信息统计,适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应用。
《指标》遴选的各病种质控指标数量均≥10条,其中肺癌的质控指标数量最多(13条)。此外,各病种均纳入了“首次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诊断率” “首次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这2条质控指标(宫颈癌为“FIGO分期”),反映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临床TNM分期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目前已连续3年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推进。
根据《指标》解读,国家卫健委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通过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等形式定期反馈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并将医疗机构有关质量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临床专科评估等工作。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将18个专业、12项国家限制类技术的质控指标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以此促进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订时,此次发布的《指标》也将被纳入“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中,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日常监测工作重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