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鲜尿液颜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尿液的颜色受某些食物影响,如进食大量胡萝卜或服用维生素B2,尿液颜色呈深黄色。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出现肉眼血尿时,尿液的颜色才会呈洗肉水色、浓茶色或红色。
血尿原因 1.黏膜急剧充血 患者出现血尿多考虑是因为尿猪留时膀胱内压增高,腹内压也升高,突然排放大量的尿液,膀胱内压急剧降低,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出血而发生血尿。
2、泌尿系结石 有排尿困难及排尿中断现象,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血尿多为终末血尿。
3、不良习惯 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可能导致或加重肾脏损伤的因素,如饮水少、憋尿、吸烟、感染,过度劳累,应用有肾损害的药物、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等,也会引起血尿。
4、药物因素 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它是一种小分子直接 Xa 因子抑制 剂,一般用于预防或治疗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5、导尿管因素 导尿管质量差,表面粗糙,容易引起尿盐附着,气囊部分凹凸不平,气囊回缩不好等也是导致血尿的重要原因。
6、泌尿系感染 未妥善固定集尿袋,或集尿袋接触地面或放在地上,尿液反流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而出血。
7、尿道黏膜损伤 患者烦躁或翻身、更换体位时,动作幅度太大,导尿管被过度牵拉,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出血。
8、操作技术因素 留置尿管在操作时插入长度不足或位置欠佳就行气囊固定,此时易出现尿道损伤出血。操作时不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动作过大过快、尿管润滑不够,或气囊注水过多或过少也会引起血尿。
处理方法 1、做好健康教育 在留置导尿前详细解释留置导尿的原理、过程及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插管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动作应轻、稳、准、关心患者,与其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进行;留置导尿后,告知其留置导尿管期间注意事项;对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与家属沟通后,必要时进行给予约束避免其自行拔除尿管。
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选择质量过关、型号合适的导尿管,一般成人男性选 F12 - F16;女性选 F14 - F18;小儿宜选用 F8 - F10 ;对于年老女性患者如果尿道口松弛宜选用 F16 - F22 尿管;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初次导尿、有心脏病者可选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但是导尿后有漏尿的风险)。
3、操作技术 娴熟的导尿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男性患者导尿管插入20-22cm,见尿流出后在插入1-2cm;女性患者导尿管插入4-6cm见尿流出在插入1cm左右;防止插入长度不足或位置欠佳时就行气囊固定而损伤尿道出血;针对男性患者尿道长,有 3 个狭窄和 2 个弯曲等特点,充分润滑尿管,一手继续持无菌纱布固定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壁成60°角,减少了插管时的阻力,避免损伤黏膜而导致出血。
4、间断递减放尿 研究建议,首次放尿量控制在400ml,应用简易测压管检测膀胱内压力,将放尿速度控制在150ml/ min 时,采取间断递减放尿法,间隔0.5h,既兼顾首次放尿量,又兼顾放尿速度,有利于减轻对患者膀胱组织细胞的损伤,可明显减轻肉眼血尿的发生。
5、 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妥善固定集尿袋,应挂在床边,不宜高于膀胱水平,不能放在地上;在搬运或检查治疗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翻身或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导尿管被过度牵拉,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出血,及时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性,防止尿管折叠而引流不畅。
6、预防尿路感染 如果病情允许鼓励患者饮水每天饮水2000ml,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保持尿道外口清洁,每天用消毒棉球擦拭1-2次;定期更换集尿袋及更换尿管,更换的频次根据导尿管及尿袋的材质决定。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忌烟限酒、适量饮水、忌憋尿、适量锻炼、加强体质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
8、合理用药 遵医嘱停止或更换导致尿路出血的药物。
9、拔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 常规用注射器抽吸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注入0.4-0.5ml的气体或液体,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原理: 向气囊内注入少量的气体或液体使气囊外部的皱襞消失气囊平整,拔管时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摩擦,从而达到减少尿道损伤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注意推注的气体或液体不可过多,否则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