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智全 于 2023-6-30 15:33 编辑
演练背景
1床患者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右下肢偏瘫,肌力一级,住院第3天。未正确使用热水袋发生中度烫伤。
角色分配
医生、护士 A、患者(王奶奶)、家属。
现场布置级用物
病房内、热水袋。
演练进行
15:00 护士A:王奶奶,您好!我是您的管床护士小A。今天感觉怎么样啊?我来检查您的肌力!
王奶奶:今天感觉还好!
护士A:您的这只手(右手)能握一下我的手吗?
护士A:那您要继续坚持锻炼!我们再来看看您的脚!咦?怎么直接用热水袋啊?(护士A很仔细地检查了使用热水袋的地方,发现烫伤)起水疱了。
家属:护士护士,那该怎么办呐?要不要紧啊?
护士A:阿姨,您不要紧张,请您马上去准备一盆冷水和毛巾,我立即给您初步处理!
旁白:家属迅速准备好一盆冷水,护士环视病房检查无电器取暖设备。
护士A:奶奶,我先跟您冷敷一下烫伤部位,可能有点不舒服,您忍耐一下。
旁白:护士A对患者烫伤部位进行冷敷。
15:10 护士A:医生,1床的王奶奶下肢发生了烫伤,有水疱。
护士长:王奶奶您发生了烫伤,我们来检查一下。
旁白:护士A为患者右脚下垫一治疗巾。
医生:有水疱,无渗液。中度烫伤,王奶奶,感觉到痛吗?
患者:感觉有点痛。
医生:不用担心,我们给您治疗,请您配合过几天就会好的!
医生:你们马上抽出液体,消毒保护,观察创面。
家属:谢谢你啊医生!
旁白:护士长与护士 A 共同处理烫伤,消毒,抽水疱,创面鲜红,测量面积大小,覆盖灭菌纱布块,并记录。
护士长:奶奶右边的知觉比较迟钝,很容易发生烫伤。要是使用热水袋一定要加以包裹。您有事可以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巡视的。
家属:给你们添麻烦了,实在不好意思啊!
旁白:临床工作发生烫伤还有轻度烫伤和重度烫伤,轻度烫伤仅有皮肤发红,冷敷即可,一般3~5天可治愈。重度烫伤,伤及真皮层下,要请烧伤专科医生会诊并做相应处理。
15:25 旁白:护士A处理用物,交班、记录、上报不良事件。
相关知识
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预见患者烫伤原因。
2.加强热水源及电器设备管理,使患者远离热水源及电器设备,以免发生烫伤。
3.强化医护安全意识,患者使用取暖设施如热水袋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4.易发生烫伤的人群:婴幼儿、年老体弱、感知觉障碍、偏瘫、昏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等。
5.热水袋的使用 (1)操作目的:常用于保暖、解痉、镇痛。
(2)操作步骤
①备齐用物,检查热水袋无破损,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60~70℃。
②将热水袋放平,去塞,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灌入热水,边灌边提高热水袋口,以免热水溢出,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2/3 满即可。
③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旋紧塞子,擦干热水袋后倒提,并轻轻抖动一下,检查无漏水,装入布套或用毛巾包裹。
④携热水袋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取舒适体位,将热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勿压在身体下,袋口超出身体外侧,特殊患者(昏迷或婴幼儿)应再包一块毛巾或放在两层被子之间。
⑤用热30 分钟左右,观察热疗效果。
⑥用毕整理用物,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
⑦将热水袋倒空,倒挂晾干后,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两层橡胶粘连。
⑧洗手,记录热疗的部位、时间及热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①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
障碍等患者,热水袋的水温应调至50℃以内,并用大毛巾包裹,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而引起烫伤。
②热水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可起保护皮肤的作用。
③热水袋如需持续使用,应及时更换热水。
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烫伤的分类及处理 (1)轻度烫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皮肤变红,轻度红肿,干燥无水疱,轻微疼痛,局部温度微高。处理:撤除热源,保护创面,避免揉搓、按摩等,一般2~3天症状可消退。
(2)中度烫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疱壁较薄,感觉疼痛,局部温度增高。处理: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或冷水湿敷,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水疱可在低位用消毒针头刺破、抽吸,创面应以消毒敷料保护,必要时涂抹烧伤湿润膏等。
(3)重度烫伤:伤及皮肤真皮层,表皮下积薄液或水疱较小, 疱壁较厚,去疱皮后,创面稍湿,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痛觉迟钝,局部温度略低。处理:充分暴露创面并加强无菌管理,局部用磺胺嘧啶银霜或药液,碘伏消毒液等处理,必要时可选用抗菌药物应用抗感染等输液治疗。
演练流程图
END
本文摘自:《临床护理应急处置与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