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2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等级医院评审|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质量提升解读(一)

[复制链接]
526 0
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3-7-14 08:01 编辑

2021年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并配套了《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说明》,提出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10大目标(详见下表)。

目标一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目标五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六 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目标七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八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目标九 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国家卫健委提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要发掘先进典型,提炼医疗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推广。
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在2021年工作基础上,结合年度质量安全报告数据反映的医疗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并指导各国家级质控中心研究制定了本专业2022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见下表:

目标一  提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目标五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六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目标七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八  降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
目标九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2022年目标是2021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两者均基于当前我国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的突出薄弱环节提出。2021年10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继续作为2022年目标,其余2项作为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继续推进,以保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根据2021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报告数据中体现的突出薄弱环节,2022年新增了“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本文仍按照2021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指标体系做目标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监测为关键并逐一解析。首先带来“目标一 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的解读。
目标一 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①定义

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EMI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静脉溶栓治疗(首选PCI治疗)的患者数占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②背景

到2030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超过2200万。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作为急危重症,具有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及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其发生率在我国呈快速增长态势,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病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急性STEMI的病生理基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形成持续闭塞性的血栓,从而导致供血范围大量心肌坏死。急性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是指通过静脉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治疗,特别是及时进行直接PCI,对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整体上看,虽然PCI优于溶栓治疗,但是由于PCI需要的设备、人员条件较溶栓治疗更高,在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情下,并非所有接诊急性STEMI患者的医疗机构都有能力开展PCI。溶栓治疗优于不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的单纯药物治疗,而且对于就诊很早的患者(发病3小时以内)溶栓治疗的效果并不比PCI差。溶栓治疗虽然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介入手术团队,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对急性STEMI的早期诊断能力、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证判断能力、溶栓后各种临床情况的监护处置能力。然而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由于医疗人才缺乏、专科能力欠缺等原因,也不能全天候开展溶栓治疗。


医疗体系方面主要是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机构内流程衔接、资源配置的问题。急性STEMI患者的救治涉及院前和院内,院内急诊室和检验科、监护室、导管室等不同层面的配合。理想的急性STEMI救治体系应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具备由急救系统早期识别患者的能力,但是在我国现有医疗条件下往往做不到。急救系统的接诊能力以及与下一个环节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非常重要。在院内流程中,如何提升急诊室的能力、提高急诊和后续环节沟通的效率是关键。此外,医院之间的转诊渠道不够通畅,也是影响再灌注治疗率的重要原因。

③采取措施

第一、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由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检验、护理、影像等相关科室组成的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技术团队,并指定牵头部门。充分调动相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实现多部门多学科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目标实施和持续改进工作。优化院内流程和资源配置,避免由于流程复杂或人员设备缺乏,导致治疗延误或治疗缺失。
第二、加强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STEMI诊疗规范的培训指导管理,培训后进行考核。医疗机构根据培训内容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的急性STEMI患者急救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院内再灌注治疗规范化培训,确保急性STEMI急救诊疗方案顺利实施。
第三、不具备PCI能力的医疗机构,要建立本机构急性STEMI患者急救转诊方案及流程,确保可以及早启动转运PCI、院内溶栓加转运PC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并完善前期准备。加强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使首诊于不具备再灌注治疗能力医疗机构的患者能够在及时诊断的前提下,快速转诊得到再灌注治疗。
第四、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保证质控数据填报质量,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明确改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计划并落实实施,推动目标的持续改进。



④检索条件

分子:指满足分母且首页中手术及操作栏填有静脉溶栓、PCI的操作名称(PCI包括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冠脉内膜旋磨、斑块旋切术、血栓抽吸等) 和对应的ICD-9-CM-3编码(99.10,00.66,36.04,36.06,36.07,17.55等)的患者总数。
分母:指同期诊断为STEMI的病例(主要诊断符合ICD-10编码为I21.0至I21.3,I21.9)且属于发病在12小时内病例总数。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3

粉丝

380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12-27 16:33 , Processed in 0.0607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