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医院培训这么多,患者投诉量为何没减少?[转]

[复制链接]
580 0
本帖最后由 何雪峰 于 2023-9-18 17:43 编辑


编者荐语:

2023年9月17日是第五届世界患者安全日,今年主题是「患者安全需要患者参与」。医疗实践证明,患者积极参与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由于医务人员很难与患者结成一对一的照护关系,如果患者等能向医务人员早期反映有些问题和隐患,就可以早期干预处理。

高强度的门诊工作只是医生全部工作的三分之一,一上午的时间大约要看40个号,如果每个病人五分钟,无缝对接都要3.5小时才能看完。

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已成为医生的“标配”。要既准确又高效的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医生们早已练就了“流利快速”的“挑选重点”信息传递给患者。

但是,依然有患者不满意,为何?

医生们的信息传达是100%,但如果不知道患者当时在想什么,可能接受量还不到50%甚至更低!


患者的真实想法
  究竟是什么?


1. 通常患者不会仅因为某个症状而寻求医疗帮助

在生物医学时代接受培训的医生认为,他们的作用只是诊断患者的症状与治疗疾病。他们没有认识到,在患者决定就医的背后通常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常常是症状背后的个人背景而非症状本身驱动了就医行为。

例如,有一位 19 岁的男性下背部痛,如果他是在办公室工作可能就不会去看医生。但是,因为他是外卖小哥,而疼痛影响了他的工作,他才去看了医生。

症状的情感背景是另一个驱动就医行为的常见因素。还是这位男性,他最近为其新家庭购买了一套住房,他担心如果无法履行工作职责就会被开除,致使无法支付房贷。当医生试图了解患者症状的个人和情感背景时,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就会提升。

2. 患者就医时,通常有多个担心的问题

研究表明,初级医疗保健下的门诊患者平均每次就诊时有 3 个或以上担心的问题。

事实上,患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有时最后提出的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之所以最后才提出,可能是因为它是令人恐惧或难以启齿的。

如果医生认为第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唯一的问题的话,很可能在面谈的最后才发现其他问题,而这既令人沮丧、效率又低,还会使患者的满意度低。

3. 允许患者讲述症状史对诊断有帮助

与只通过以医生为中心的面谈了解患者症状的医生相比,鼓励患者讲述症状史的医生经常会更快地做出正确的诊断。

患者描述症状的方式与陈述的事实同样重要。这并不是新的论述——医生威廉·奥斯勒爵士在 1910 年便敦促他的学生要“聆听患者,因为患者在告诉你疾病的诊断”。

4. 允许患者讲述症状史是有治疗效果的

当患者得以叙述其病痛,而不是仅仅回答以医生为中心的多个问题时,他们会产生宣泄的感觉——简单地把故事讲出来便会让人感觉更好。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向好的聆听者倾诉困难后产生的那种负担消除、没那么孤独的感受。

5. 患者并不想要医生试图解决他们提到的所有问题

许多医生有强烈的“治愈需求”,他们想要解决问题,使其变得正确。当患者提到某些无法被解决的问题(如无法履行工作职责,担心丢掉工作)时,医生可能会感到焦虑。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理解:患者并不期望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想要倾诉自己的困难,医生只要做出回应就足够了。

6. 除非我们表达出来,否则患者可能不会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同情

因为患者通常有疼痛或恐惧、担忧和沮丧的重要情绪,他们可能对医生固有的关怀不太敏感。多年的学习、为成为医生所做的牺牲、每天的辛勤工作,可能不会被认为是同情和关怀。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知道共情沟通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恐惧,使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同情心。

20230918001.png
聚焦的技巧—重复、开放式问题和总结


核心技巧:以患者为中心

非言语性鼓励:
鼓励患者自由表达。这在日常交流中很常见,比沉默更易使用。通常,面谈者会做手势(示意继续),做出同情的面部表情(期待继续),点头或只是简单地用身体语言暗示患者继续讲述(身体前倾):
患者:......所以这伤害了他的感情。(停顿)
医生:(身体前倾,有期待的表情)
患者:然后我也很难过.....
开放式问题:
可以非常宽泛,例如“再讲一讲”或“继续”,也可以让患者将重点集中在刚刚提到的你想要继续挖掘的某个方面。
患者:因为我买不起药,疼痛就又回来了。
医生:请继续。(鼓励患者继续,没有额外重点关注的地方)
或者讲一讲买不起的问题。
(使患者将重点集中在个人问题上)或者讲一讲那个疼痛。(使患者将重点集中在某个症状上)
与其他聚焦的技巧一样,开放式问题应使得患者将重点集中在已经提到的某个问题上,借以挖掘其病史更深层次的内容;不应使用开放式问题将患者引到某个未被提及的问题上,如当患者未提到任何有关家庭的信息时,让患者“讲一讲你的家庭”。

总结:
重述与仅重复患者的几个词不同,面谈者会在此处总结、重复更多的话。这会让患者将重点集中在总结的内容上,并表达更深层的故事。这表明医生已听到了患者所讲的内容,患者应继续深入。
患者:(关于难以挂上医生号的漫长故事)。
医生:所以你身体不舒服,但是无法挂上我的号。然后情况加重了,你的家人直到今天才联系上我。
患者:是的,到目前为止,这件事真的比生病更让我沮丧。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曾在2019年的一期健康界晚课时作分享,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近些年涉医的违法事件确实在减少,但患者的投诉量依然呈现上升趋势。为什么医院都很重视医患沟通的培训,却没有让患者的投诉量明显减少?

医院确实组织了众多的医患沟通培训,但更多的是偏重技巧,也就是“术”。“医患临床沟通技巧”是大多数医院沟通培训的大标题,教会医务人员“形而下”的方法是多数培训的主要内容。

方法确实重要,但如果只学方法,就很可能发展为解决问题的套路。在人际交往中,只靠套路是绝对行不通的。怜悯、理解病人,是医生驾驭“术”的前提条件。

王岳分享了2400年前希波克拉底的一句格言:“我将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那位传授我技能的老师,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与之相伴。”

如果医生不能拥有一颗怜悯病人的“心”,他与病人的沟通就会因为不真诚而沦为生硬的套路。用套路也许能蒙混一时,但绝不能蒙混一世。只有当一个医生心里有病人、关心病人,“心”与“术”才能有最好的结合。

本文摘选自王岳教授《沟通处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2

粉丝

172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12-28 03:20 , Processed in 0.0547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