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到来, DRG这个工具逐渐成型,在2010年之后涌现出了众多的研究团队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技术,开发出了很多优秀的DRG分组器。在经过了DRG百花争鸣的时代,它们互相促进,推动了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直至2019年,我们说是时候集百家之长,作出一个我们用于付费的DRG分组器了,就产生了国家医保CHS-
DRG分组器。
随后,郑杰主任就CHS-DRG分组器、分组方案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
郑杰主任强调:
DRG并不复杂,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看成一个分类法。就是把复杂无序的临床行为,通过临床理论和大数据的归类,最终简化,便于我们的管理,提高我们的效率。
DRG最大的作用就是:一、简化管理,二、管理形成体系
在临床行为有上万种诊断,上万种治疗方式。如果把它全都进行统一管理,成本很高、效率很低。那么有了DRG之后,可以整体简化为几百组,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在这几百组之间,DRG会建立起一个联系,就是通过权重和费率这两个数值,随时可以做到牵一发动全身,只要调整这两个数据,就可以形成系统的联动。
CHS-DRG的特点
01.汇集各主流版本的长处
从分散走向集中,基于 “先行者们”在中国医疗市场大量实践经验与特点,融合而成
02.国内权威专家论证
为了能够更贴近临床,除了采纳优秀的DRG版本的长处,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动员了三十个委员会的顶级专家,历时一周封闭式的会议论证、确认
03.全国医保数据支撑
调用庞大的数据-全国30个试点城市近3年的6500万份病例数据,在临床理论分组的基础之上寻找个性化差异,通过庞大的数据验证,找到了个体化差异,让它能够更接地气
04.是唯一用于付费的DRG
在未来应该是唯一用于付费的DRG分组器,在国家医保局的组织之下细分组方案已经拿出,这个也预示着正式进入到了试点阶段。通过试点积累经验,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全国将会统一使用CHS-DRG进行了医保付费管理
CHS-DRG细分组方案制定过程整个制定过程分为临床理论分组和大数据实际的落地两部分。
01.临床理论分组
2019年10月,由国家医保局、中华医学会三十个专业委员会组成权威的临床专家进行论证,确定了376个A-DRG,也就是版本1.0,确保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全覆盖
02.统计分析制定DRG分组
大数据验证376个A-DRG中的个体差异,制定DRG的细分组。全国30个试点城市近3年的6500万份病例数据做支撑,制定统一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列表,并且以此为依据,在376个临床分组基础上细化到了618个细分组。采用的数据均为医保实际发生的病例数据来分出来的,确保实际发生的任何一个病都能够入组
汇报试点工作的推进进度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整体工作规划-“三步走”。虽然受疫情影响,顶层设计略有迟滞,在今年的6月18号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和国家部署这件事的决心,国家专项工作小组将会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就目前来看,是有信心完成这三年目标试点。
2020年8月31日前30个试点城市向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指导组提交评估报告(含本地化分组方案),经审核同意后正式进入模拟运行。预计10个左右试点城市本年度内第一批开展模拟运行。
迎接DRG管理时代到来,需要多方努力国家、地方医保部门以及医院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完善CHS-DRG管理。
▶国家:不断优化CHS-DRG分组方案、管理办法。
▶地方:构建本地DRG信息平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医院:规范医疗行为、提升诊疗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01.国家医保部门
√动态调整机制:初期每年一次,2021年拟出台CHS-DRG(2.0版),将更加契合临床。
√新药新技术排除机制:将个别对疾病整体治疗成本影响较大的新上市药品和新立项诊疗项目暂时排除分组付费之外,待临床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其研究分组。
√极值病例特殊处理机制:入组后,病例实际费用与病组支付标准差距超过一定比例的(极高或极低)会考虑给予单独处理。
02.地方医保部门
√本地化分组方案:有条件的要制定本地化分组方案,并报备技术指导组评审,评审通过后即可投入使用;不具备条件的可直接使用国家细分组方案。
√权重费率测算:以同城同价为基本原则合理测算本地费率;充分分析同病组基金投入与产出比,横向与兄弟省市、全国水平对比,合理调整病组权重,优化基金支付结构。
√DRG信息平台:构建本地DRG信息平台,实现医院间病组付费信息共享,帮助医院改进管理。
03.医院
√统一编码标准:病案要严格按卫健部门规定使用国临、国标编码,并与“国家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建立准确的对照关系,做好医保结算清单的维护。
√提高病案质量:病案质量普遍有待提高。
√优化临床路径:空间较大,临床应主动优化。
以上内容整理自中国DRG收付费大会会议内容,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