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将作为不平凡的一年被载入史册。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加速了医疗生态的重构,给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院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更加深入,线上医保支付、DRG、医院信息互联互通等得到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正在加速推动医疗服务机构的创新。本文对2020年医疗信息化的大事件进行盘点,让我们在对这一年的回顾中送别2020年,迎接全新的2021年!
1.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信息化价值凸显
自2019年底在武汉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毒病例,一个月时间内,武汉的确诊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并在全国扩散。全国各大医院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传染病上报系统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快速推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病历无纸化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到临床,实现了精准防疫,有效防止了交叉感染,保障了医护人员安全,确保了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成功。疫情发生后,健康码充当了个人的健康、出行凭证,为防疫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国家主管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一码通行、全国互认。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各省市通过大数据平台搭建疫情防控模型,借助信息化手段快速开展工作,快速还原了流调对象的活动轨迹,防止疫情蔓延。
疫情期间,网络会议、网络培训、网络办公以及远程会诊等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2.“互联网”+医疗服务获得国家政策扶持,得以快速发展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服务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获得快速发展。互联网+有助于更好地连接医生和患者,帮助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疗生态。
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
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了《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服务经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
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具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申请签订医保定点协议,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基于“互联网+”医疗取得的成绩,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了50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典型案例。这50个案例共分为五个方向,分别是区域服务、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创新应用和数字防疫;
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了“云上妇幼”典型案例,指出各级妇幼医疗机构利用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开展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孕妇学校健康宣教、就诊指导等,努力做到“非必须、零到院”。
3.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智慧医院分级测评,医院踊跃参评
在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当前智慧医院发展领域做了圈定,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和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并发布相关文件引领智慧医院建设。2020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其中,智慧医院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的信息化基础;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
为了使智慧医院分级测评更具科学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智慧医院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作为引导智慧医院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其中,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进行分级评估,评估对象为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受政策影响,各地组织推进了智慧服务测评工作,大量医院在2020年参加了测评。以测促变,以评促建,通过开展测评的方式,智慧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落实。
4.医疗保障有据有依,国家医疗保障局接连发文制定相关规范
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 )细分组方案(1.0版)》的通知。要求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安排,落实试点工作“三步走”目标,指导各地规范DRG分组工作。
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用1-2年的时间,将统筹地区医保总额预算与点数法相结合,实现住院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共计71个城市。
同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技术规范》和DIP病种目录库(1.0版),加强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管理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
5.《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版)》发布
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正式印发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版)》。新版测评方案从2021年起施行。
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分为区域和医院两部分。新版测评方案明确了医院测评工作的原则、依据、方法、测评管理及流程,明确了测评内容、等级评定及指标体系,特别是结合近几年医院信息化建设新需求、新技术应用情况。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强化了分级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建立定量测试和定性评价两支专家队伍,修订了测评流程,补充完善了测评指标,提升了测评方案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信息化建设。
6.医院网络安全保障日益重要,全国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切实保障医院网络信息安全提上日程。为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承办的2020全国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启动。本次网络安全大赛面向全国各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以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等展开,旨在提升医院网络安全意识水平和实战能力,培养、选拔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提升卫生健康行业安全防护能力。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除港澳台、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918支战队、3168人报名参赛。经过线上初赛、复赛的一路过关斩将,50支战队脱颖而出,在12月5日于深圳举办线下总决赛中展开激烈的冠军争夺。经过激烈的角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大坪医院)摘得本次比赛的桂冠。
7.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明确和规范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彰显了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的密切相关性。“十四五”期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成为重点工作之一。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必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1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针对目前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未来5-10年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文件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等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要业务服务和管理要求,包括管理服务业务、信息技术业务等2个部分,其中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125项、三级指标421项,全面规范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8.两部委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明确5G+医疗健康8个重点方向
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8个重点领域作为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的方向,目标是形成一批5G+医疗健康标志性应用。8个重点领域分别是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远程治疗、5G+远程重症监护(ICU)、5G+中医诊疗、5G+医院管理、5G+智能疾控、5G+健康管理。《通知》鼓励各地、各单位创新5G应用场景,通过建设试点项目,推动运用5G技术改造提升卫生健康网络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医疗健康设备和应用创新,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9.国家医疗保障局开展2020年度飞行检查,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继今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下发通知,在全国启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行为专项治理后,两部委部署开展两轮覆盖全国的飞行检查。第一轮飞检重点是经办机构和承办医保业务的商保机构,10月底已完成。第二轮检查于11月中旬启动,重点检查对象是大型医疗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严查部分医疗机构的基金违规使用情况。第二轮医保基金大检查主要体现在医院医保管理、一般违规违法和严重欺诈骗保三个方面。飞行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促进医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在检查过程中全面开展智能监控,确保信息安全。
10.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审批有所突破
2020年1月15日,北京科亚伟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III类医疗器械审批认证,成为我国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三类器械通过审批,人工智能医疗软件实现审批突破。截至2020年12月,乐普医疗、安德医智、深圳硅基智能、Airdoc、数坤科技、联影智能、推想科技、深睿博联等企业的医疗AI产品获得审批。人工智能三类器械过审的通过,对推动医疗AI行业发展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CHIMA秘书处 杨永燕、李晶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