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9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国家关于单病种质控新规定,您开始着手上报数据了吗?

[复制链接]
891 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对这项从2009年就已展开的工作进行了符合时代变化的更新。读完通知和附件,
再爬进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一番打量,我们的眉头一直拧成疙瘩没解开过——妈妈,这题太难了,我不会做啊!
1.png
其实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推进了也有近十年,但各医疗机构一直觉得很挠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来聊聊做这项工作的直观感受。
01信息大爆炸
尤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单病种质量指标,还是在我院2015年参加三甲复评的时候。作为病案统计科的一员,日常统计学评价这一章当然是要烂熟于心的,
但翻到单病种质量指标这一节,我感到自己的CPU有点带不动了——虽然只是八个单病种,但每个单病种的监测指标都细如牛毛,要理解它们还得具备一定的医学专科知识,啊,真是极限挑战呢!
2.png
这一次卫健委新发布的文件中,监测的单病种增加到了51个,每个病种的监测指标被分为两大类——质量控制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平均每个病种的质量控制指标达12个,
资源消耗指标达5个,共计17个。
而打开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再看,每项监测指标下的具体填报项目个数也不尽相同,比如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第十项质量控制指标STEMI-10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中就包含7个填报项。
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国家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仍在调整,与《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版)》内容还有较大差异。
因此,每个监测病种的具体填报内容暂时还不明确,需要国家发布更为详细的指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项信息爆炸的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小伙伴们,准备迎接也许是成年后的最后一次“智力发育”吧!
02技术显神通
本次发布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三种信息采集方式:院内前置机与平台全部接口对接,信息自动上报;与平台部分接口对接,其余信息手工补充上报;无法与平台对接,完全手工上报。
2020年了,第三种方式应该已经不是一个选项了,特别是考虑到单病种质控的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到所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手术、技术,以后病例上报量将会越来越大,单纯的手工上报明显会成为信息上报员的沉重负担。
要使用另外两种方式上报信息,信息技术必须大显神通。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诊疗全流程要在信息系统中留痕。
对于某些关键的单病种质控环节应有相应的系统提示及控制规则(如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估、实施Caprini评估预防DVT等),督促临床依照诊疗规范行动,达成质控目标,提高信息的可获取性。
另外,目前我国医院的大部分医疗服务信息都有信息系统承载,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等信息较少有实现信息化采集,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单病种管理要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那些暂未在监测信息项中列出的诊疗内容也应给予重视并进行相关数据的信息化采集,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监测信息变化。
二是各个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要实现高度集成和自由组合输出。近年来行业里应对数据采集上报渐渐有了一个趋势,就是相关软件厂商会针对每次采集要求开发对应的产品,各医院再简单的客制化完成上报。
但以往的信息采集多针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涉及到的信息系统有限,单个软件厂商调取自己公司产品的数据库就能完成。而从今年开始,数据采集上报的范围明显扩大,不管是新冠肺炎病例信息采集还是儿童肿瘤病,例信息采集都要求上传全病历数据,而单病种质量控制采集的信息更是远远超出了电子病历的范围,仅靠单一厂商已难以完成这种体量的工作。
这时候,医院针对所有信息系统搭建的信息集成平台就有了用武之地,在集成平台这个海量的数据池里,医院应能够针对不同的采集需求捞取对应的数据,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对接外部平台的接口,实现数据自由输出上报。
03分工合作忙
信息技术在单病种监测信息采集上报中如此重要,单病种质控是否就只需要信息部门出力了呢?当然不是,在我院的实践中,这项工作主要涉及到的部门和分工基本可以用下面这张图表说明白。
3.png
此次通知要求,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需要在今年10月10日起开始补报2020年全年出院病例,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上报出院病例,
所有出院病例需在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留给各家医院准备的时间已经很有限,各位,赶快协调各方资源,动起来吧!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0 09:35 , Processed in 0.04953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