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患者金某某,男,71岁,因“言语不清、双下肢无力1天”以“脑梗死”于2023年5月8日 17:20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欠清晰,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患者多发脑动脉狭窄,于2023年5月16日在局麻下行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11:35安全返回病房,向患者做好术后健康指导。5月17日术后24小时,患者下床活动无不适感。
5月18日 06:30患者起床时无不适感,在病房走廊活动时,突发意识恍惚,双下肢无力,大汗,面色发黄,伴小便失禁,立即搀扶病人至轮椅后送至病床。测血压158/84mmHg,监测随机血糖6.4mmol/L,指脉氧饱和度97%,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左室面高电压,前壁导联显著ST-T改变。给予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测,持续吸氧,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约3分钟后患者神志转清。患者自诉发病前后无明显头晕、黑矇、心悸、胸闷等情况。D-二聚体测定 :2.03mg/L↑;心胸CT示肺栓塞,下肢动静脉超声示:右侧腓静脉血栓伴右侧肌间静脉血栓。立即通知医师,指导患者勿挤压右下肢,给予抬高右下肢。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 ih q12h。
知识链接: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栓子的脱落常与血流突然改变有关,如久病术后卧床者、突然活动或用力排便。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肺栓塞病情凶险,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迅速死亡,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11%的肺栓塞患者在发病后1h内死亡,这是造成肺栓塞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分析: ①该患者在病房走廊活动时,突发意识恍惚,双下肢无力,大汗,面色发黄,伴小便失禁,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给予监测随机血糖6.4mmol/L、BP 158/84mmHg,患者平日血糖水平控制可,存在大小便失禁,排除低血糖可能。
②神经系统查体:四肢刺激后均能抬离床面,约2-3分钟后意识清,诉发病前后无明显头晕、黑矇、心悸、胸闷等情况,言语及肌力较前无明显改变,排除进展性脑梗死可能。
③给予指脉氧监测,血氧饱和度97%,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面高电压,前壁导联显著ST-T改变,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存在右下肢制动、卧床24小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怀疑肺栓塞可能。急查下肢超声:右侧腓静脉血栓伴右侧肌间静脉血栓,心胸CT示肺栓塞,证实患者为肺栓塞。
该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可能原因: ①血流淤滞:脑血管造影术后腹股沟局部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患者卧床24小时,右下肢制动8小时,此时血流速度缓慢或滞留,而血流淤滞是肺栓塞最重要条件。
②静脉内膜受损:不同类型手术治疗的过程,患者血管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后,大量的血小板会在血管内膜发生附着,并大量聚集,进而加快了血栓的形成。
③高凝状态:介入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且患肢制动,此时血流速度减慢,加之患者饮水量少或补液量不足,加重了血液高黏滞状态。
④创伤:创伤后体内可能会产生某些损伤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创伤后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引起血管壁的损伤,继而导致血栓形成。
案例护理实践分享: ①术前完善下肢动、静脉超声和D-二聚体的检查,对于高危患者进行术前筛查。有全身动脉硬化、血液高凝状态、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且VTE评分为中、高危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
②术后进行水化:饮水水化:告知患者在术后3小时内,每小时饮水400-500ml,此后24小时的总饮水量不能低于2000ml,做好记录。静脉补液水化:造影剂注射后24小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治疗。
④术后观察下肢血运情况:护士要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观察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防止栓子产生。
⑤做好术后指导: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8小时,非穿刺侧肢体可以活动,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白天每小时做一次,5min/次。每小时巡视患者,查看患者踝泵运动落实情况。
⑥物理预防:术后遵医嘱给予间歇性气压治疗,陪伴者帮助患者做腿部肌肉局部按摩自下而上、周而复始,可使腿部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产生栓子。
⑦及时评估:及时准确评估患者肺栓塞发生的症状和体征。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肺栓塞的不典型症状如:晕厥、呼吸困难急促、胸闷胸痛、神志或意识改变为首发症状。患者一旦发生肺栓塞,护士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开放静脉,同时报告医生协助做相关的检查,以利于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