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3-9-11 14:13 编辑
本文仍按照2021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指标体系做目标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监测为关键并逐一解析。今天带来第八期“目标八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的解读。 目标八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存在更多安全隐患,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成本。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比例居高不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一)目标简述
静脉输液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静脉输液治疗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还存在更多安全隐患,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成本。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比例居高不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二)核心策略 1.医疗机构成立由医务、临床科室、药事、后勤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完善静脉输液治疗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 2.优化药品供应机制,保障常用药物口服、外用等剂型的合理供应。 3.研究确定并不断完善本机构无需静脉输液治疗的病种清单,持续积累临床管理和实践证据。 4.强化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关注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使用数量和强度等情况,并向临床及时反馈预警信息。 5.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与再教育,促进医务人员科学选择给药方式,建立优化给药途径的激励约束机制。 6.建立本机构静脉输液治疗的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进行本机构数据分析、反馈。 7.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根据最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的数据,在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按照给药途径统计,按照给药途径统计,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55.1%、口服给药占36.6%、其他给药途径占8.3%;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0.6%、其他注射给药占9.4% 。可见,超过一半的不良反应报告来自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按剂型统计,2022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6.5%。生物制品中,注射剂、口服制剂占比分别为74.7%和0.1%,其他制剂占25.2%。2022年儿童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1.0%、口服制剂占22.1%、其他制剂占6.9%,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注射剂、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为75.0%和18.8%,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为22.7%和70.6%;生物制品中,注射剂占比例40.4%。 2022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6.9%、口服制剂占18.8%、其他剂型占4.3%,剂比例偏高;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78.3%、口服制剂占19.7%、其他剂型占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连续几年发布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在90%左右,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管理上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静脉输液过度使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患者和部分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抱有较高的治疗期待,总认为无论什么疾病都可以采取输液治疗,认为输液能够取得比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和迅速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认为,住院如果不输液,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的医生认为静脉用药起效快,又可以增加医疗收入,对静脉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这造成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一直在较高水平。
二是静脉用药调配过程欠规范。调查显示,2019年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比例分别为48%和8%,多数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调配是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环境中完成的,空气中浓度相对较高的粉尘、微粒等,增加了输液安全风险。
三是静脉输液治疗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合理性评价标准,多数医疗机构尚未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组及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未开展静脉输液合理应用的培训,对静脉输液的不合理应用未进行有效的干预。
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用药治疗管理体系,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临床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将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纳入医院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建立本机构静脉输液治疗的监测及评价机制,定期对本机构静脉输液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制定《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使用输液的临床指征和不必要使用输液的临床指征。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临床治疗应当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严格掌握静脉用药的指征。 开展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调研,分析各类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现状,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种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规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静脉用药。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适应证为:①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②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③预防重症疾病(如脑出血、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④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下列病症的替代疗法: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卓-艾综合征。同时规定“对于轻、中度的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对于口服疗法不适用和/或中、重度的患者,可以先静脉给药,好转后转为口服治疗。” 在对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药师应该开展更专业的静脉输液使用情况评估,对包括静脉输液过度使用在内的不同类型的药物滥用问题、对重点药物开展专项点评,如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制剂及中药注射剂等。针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干预,使静脉输液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统计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要求医疗机构逐年降低,并有控制措施和路径,具体指标解释详见第十八节第十二条款。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使用静脉输液的住院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