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智全 于 2023-9-22 17:19 编辑
ICU患者住在医院输液是经常的事儿,万一发生输液外渗怎么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非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吧。
1.药物外渗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住院患者重要的给药方式。但有一部分药物由于pH值、渗透浓度等多方面因素很容易出现外渗。当出现药物外渗后,轻者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度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组织的坏死。
2.哪些非化疗药物容易发生外渗? 临床上除了化疗药这类强刺激性药物外,还有如下这些药物容易发生外渗:
①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等。
②高渗透性药:50%葡萄糖注射液、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15%氯化钾、脂肪乳、TPN等。
③其他:5%碳酸氢钠、胺碘酮、艾司洛尔、造影剂等。
3.当发生上述药物外渗时该如何处理? ①停止输注,回抽药液。 ②抬高患肢。 ③外敷(常规方法): a.50%硫酸镁湿敷
b.2%利多卡因10ml+山莨菪碱10mg+地塞米松5mg+10ml生理盐水,混合液湿敷,这种方法在医院比较容易实施,萱萱比较推荐呦。
c.如意金黄散外敷(用醋、蜂蜜、植物油或茶水冲调)
d.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外擦
e.土豆切片外敷,这个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方便容易实施。
④外敷(针对性处理方法) a.多巴胺:5-10mg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在外渗12小时内使用。
b.去甲肾上腺素:将5-10mg酚妥拉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15ml,迅速在外漏处作局部浸润注射
c.20%甘露醇: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并热敷处理
d.10%葡萄糖酸钙: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注射,局部给予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透明质酸,并抬高局部肢体及热敷。
4.封闭方法 ①多点法:消毒局部皮肤,从正常皮肤与缺血坏死皮肤交界处开始,呈放射状进行皮内注射,直至缺血坏死皮肤中央部位。根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范围,确定注射点,约每隔0.5cm定一个注射点。根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程度不同,每4-6h重复局部封闭注射。
②一点法:以水肿部位正中心为穿刺点,即输液穿刺点上约2cm处穿刺后回抽无回血,先推药0.5ml,形成一小皮丘,再向四侧分别皮下注射,每侧注射时均要先抽回血,再边退针边推药,以皮丘高于皮肤0.5cm-1cm为度,形成一个高于皮肤的环形隆起。封闭时间在发生渗漏2h内。
5.水疱的处理 如果外渗严重,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可出现水疱。
①小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让水泡自然吸收(局部湿敷)
②大水疱(直径1cm以上):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总之,大家都不希望在输液时出现外渗,但是一旦外渗,希望上面的知识能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