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复制链接]
324 0
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郑明慧姚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4-2023年发表的中国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等。结果:共纳入787篇文献,年发表文章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医疗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医疗设备、持续改进、医疗安全等;突现程度最强的关键词是绩效考核。结论:随着医药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树立,国内医疗质量管理从粗放笼统到精细科学,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关键词:        医疗质量;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DOI:        10.19660/j.issn.1671-0592.2023.10.10
专辑:        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措施监控和改善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以确保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和满意度,最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1]。2023年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效率[2]。因此,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3]。文献计量分析作为一种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和知识结构[4]。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深入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系统、直观地追溯这一领域的进展,为将来在此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收集的文献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限定为学术期刊。纳入标准:研究中国“医疗质量管理”主题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和无关主题的文献。检索式为(SU=医疗质量管理)AND(SU=医院),共检索到1 709篇文献,经人工筛选不符合主题的文献后,共纳入78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 6.2.R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等。其中时间范围设置为2014-2023年,时间切片为1,演算时阈值为50,聚类分析选择LLR对数极大似然率算法,突现分析选择以关键词突现,其他参数采取默认值[5]。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发文总量年度变化趋势
发文量年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演变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文献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峰值98篇。然而,2019年文献量下降至68篇。2020年开始,文献数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对于2023年,由于数据仅包含年初至今的31篇文献,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总的来说,这一趋势表明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活动在过去十年中整体增加。由此可见,医疗质量管理在卫生健康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2.2 医疗质量管理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的分布揭示不同机构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活跃程度,可用于评估其科研实力和贡献。发文量最多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14篇,具有显著的学术活跃度,其他机构也在该领域做出一定贡献。发文量排名前5的研究机构见表1。



表1 发文量排名前5的研究机构  下载原图


2.3 医疗质量管理研究高频引用文章情况
文献的被引频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术界对其接受和认可的程度,因此,具有较高引用频次的文章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过对纳入的文献按照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前10位文献的被引频次均在22次以上,其中前3位分别为54次、48次和44次,它们分别聚焦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对策、PDCA循环在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以及医疗器械的风险防控在全面质量管理下的重要性。其他高频被引用的文章主要涉及三级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这些数据揭示了近年来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重心,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医疗器械的风险防控以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4 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热点和趋势分布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检测文献中的关键词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出现的频率和模式,以揭示研究领域内的核心主题和概念之间的关联[6]。关键词的词频越高、中心性越高则其影响力越大。表2展示了频数排名前10的关键词,其中“医疗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频数最高,分别为211、149和103。结合热点图谱分析,“持续改进”“医疗器械”和“电子病历”在近两年的关注度较高,说明其在当前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表2 频数排名前10关键词  下载原图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通过探索文献中关键词的分布和关联,揭示了领域内关系紧密的研究主题和概念[7]。关键词聚类的Q值>0.3、S值>0.7,表明聚类结果显著。表3显示了各聚类的主要关键词。通过这些聚类,可以理解这些主题在特定年份中的重要性和变化。

医疗质量的聚类(#0)包含了86个节点,以及如“持续质量改进”和“临床路径”等关键词,突显了这个主题在2017年的核心地位。质量控制聚类(#1)和质量管理聚类(#2)则在2018年分别拥有66和56个节点,表现出了该年度对于医疗质量的深化管理和控制的研究趋势。“持续改进”在2017年的聚类(#3)中显示出其对医疗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等领域的影响。此外,2019年的公立医院(#4)和信息化管理(#6)聚类揭示了公立医院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在医疗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医院管理(#5)及和谐(#7)的聚类揭示了医疗机构管理和医患关系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性。

2.4.3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主要依据关键词在特定时期内的出现频率,从而反映出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主题以及主题演变的趋势[5]。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表明它们在特定时期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凸显强度最大的为2021-2023年的绩效考核,见表4。当前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可能更加注重对医疗工作绩效的考核和改进。



表3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下载原图




表4 关键词突现分析  下载原图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视,相关研究活动在过去十年中呈现整体增长趋势。有学者指出卫生领域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的关注日益增加[8]。然而,2019年的突然下降可能反映了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全球因素如COVID-19大流行[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研究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积极贡献是值得注意的,此现象揭示了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高频引用文章主题的深度研究证实了该领域对于持续改进、医疗设备的风险防控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的强烈关注。这些发现与相关研究相符,强调了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应用[10,11]。

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医疗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它们在整个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关键词的突现分析还指出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这可能反映了近期对于医疗工作绩效的考核和改进的重视[12,13]。研究热点的变化和演变趋势揭示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关键词如“持续改进”“医疗器械”和“电子病历”的重要性,这些关键词在近两年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关键词的出现也证实了李小莹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电子病历系统对于医疗质量改进的重要性[14]。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公立医院和信息化管理对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提供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15,16]。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和谐”出现在关键词中,这可能体现了医患关系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重要性。这与李志霞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她指出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进而提升医疗质量[17]。此外,绩效考核的突显强度最大,表明当前的研究更加关注医疗工作绩效的考核和改进。

本研究揭示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和关键词分析揭示了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然而,尽管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审视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但要全面理解和解释这些趋势以及确定其具体影响和意义,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依据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探索和讨论这些关键主题和趋势对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深远影响。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11-10 10:57 , Processed in 0.0448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