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临床大数据中检验危急值主动监测对提升药物警戒作用的研究

[复制链接]
183 0
临床大数据中检验危急值主动监测对提升药物警戒作用的研究王丽华1时绘绘1王雪莹2宇文利霞1李科南3陈文娟31.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药剂科2.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医务科3. 河北省邢台市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摘要:<正>1研究背景2019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提出“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彰显了药品安全以患者为中心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医疗机构是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是国家“一体两翼”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参与方,也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自发报告的被动监测方式漏报率较高,导致监测哨点上报率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药物警戒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相关的有害反应等作用,主要表现为:安全性信息获知滞后,不利于风险早发现、早控制;报告内容不足,缺乏审核评价依据,存在迟报、漏报现象;报告质量及可利用性不高。
基金资助:

2022年度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2ZC1055):临床大数据中检验危急值主动监测对提升药物警戒作用的研究;


  • 专辑:

    医药卫生科技

  • 专题:

    药学

  • 分类号:

    R95

    1 研究背景

    2019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提出“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彰显了药品安全以患者为中心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医疗机构是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是国家“一体两翼”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参与方,也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自发报告的被动监测方式漏报率较高,导致监测哨点上报率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药物警戒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相关的有害反应等作用,主要表现为:安全性信息获知滞后,不利于风险早发现、早控制;报告内容不足,缺乏审核评价依据,存在迟报、漏报现象;报告质量及可利用性不高。


    在分析当前医疗机构药物警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基础上,本研究借助临床大数据中检验危急值探讨如何构建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探索利用医疗大数据开展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以获取真实世界数据,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等用药相关有害反应漏报率,从源头提高报告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医护人员主动上报积极性,提升医疗机构药物警戒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研究成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现状,对比与欧美先进药物警戒工作存在的差距,对辖区某哨点医院检验危急值数据进行提取、统计和分析等,探索提升医疗机构药物警戒能力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


    2.1 我国药物警戒工作与欧美相比差距较大

    药物警戒制度的本质是药品风险管理,但其基础仍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是衡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和报告总体质量的重要指标。2022年,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MA)Eudra Vigilance系统累计收到290万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含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为6 473份。2022年,美国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34万份,其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3万份,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为61.2%,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为7 027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02.3万份,其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6.4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为13.0%,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为1 435份。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与欧美相差较大,提示我国药物警戒工作与欧美相比差距较大。


    2.2 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主渠道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是加强药品风险管理和提升药物警戒能力的必要手段,其核心是对安全风险及时发现、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据统计,5%~7%的住院治疗是由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而在住院患者中,约2.3%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及医疗系统负担。在一些发达国家,虽然高达20%的医疗预算会用于治疗药品不良反应,但43.3%~80.0%的药品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采集了2022年7—12月某哨点医院住院患者21 043人次288 541项次检验数据和门急诊患者382 498人次307 176项次检验数据,共收集到危急值报告1 597例次,关联到疑似药品不良反应174例次,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68例次(占4.3%),但仅有3例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主动报告,提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于药物警戒的范畴、责任主体、自身应履行的法定职责等的认识尚不足,医疗机构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日常监测、报告要求、用药安全文化和警戒体系建设等。


    2.3 危急值主动监测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水平

    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是指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超出参考范围或危及生命,其中包括可能由药物导致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危急值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危险边缘,如不能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则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对危急值进行主动监测后,哨点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较上一年度提高35.4%,涉及检验危急值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4倍,其中60岁以上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占比为73.53%;通过对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危急值主动监测关联的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发现,门急诊患者占比达三分之一,其原因可能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处方的普及,部分出院患者服药途径由短期静脉输注调整为长期口服,老年患者常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用药依从性差,可能存在自行调整药品数量或品种等用药风险,在缺乏专业监护的情形下此类风险尤为突出。此外,随着《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慢性病患者一次处方时间可能长达4~12周,医患沟通频次的减少和用药教育的缺位等也给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带来挑战;通过对疑似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发现,抗肿瘤药物居于首位,而在药物相关问题分析中,没有进行或没有适当的疗效监测问题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临床大数据中危急值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疑似药品不良反应、用药相关问题等,有利于提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现的靶向性,减少漏报,实现用药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改进的良性干预机制,提升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0 06:04 , Processed in 0.0461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