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具体实施品管圈活动时不妨与下述问题作对照,克服不足,力求完善。
一、 选题:
即为什么选这个课题。选题理由应直接写出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宜简明扼要,理由充分。易出现的问题为
①、选题理由只有定性分析,缺乏数据。无数据对比,理由不充分。
②、问题解决型课题的选题理由中未显示出差距或问题点。无指标要求对比或与先进水平对比,看不出差距或问题点所在
二、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整个QC小组活动程序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现状的认真调查,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找出问题的症结,其作用是为制定目标值提供充分的依据 易出现的问题为
①、 对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深度不够,未能为制定目标值提供充分的依据。在 制定目标后又对目标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论述
②、 现状调查的信息以文字陈述过多,或只有综合性数据,无明细数据;或 没有运用统计技术对明细数据进行整理及初步分析,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为制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③、 现状调查时间过短
④、 未交代调查统计的总体及样本,直接出一组数据,可信度差
⑤、 现状调查与选题的问题点数据不一致,相差过大:如选题时提出的问题 为:“产品不良率10%”,而现状调查的数据为“组装圆珠笔ff998不良率高达20%”,而确定目标值时又从不良率10%的基础上降低,前后数据未交代清楚
三、目标确定
①、 目标未量化
②、 目标值过低:小组目标值已经实现,但现状调查找出的问题仍为主要问 题。如A类问题占89.5%,本次活动只解决了23.8%,仍为A类问题
③、 问题解决型课题进行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如现状调查已很充分,可直接提出目标,不必单独进行目标值制定依据分析或可行性分析
④、 有的小组用领导重视支持、小组成员素质高、经验丰富,质量意识强等 理由作为目标值制定的依据,缺乏说服力
四、原因分析
①、 原因分析未能开展到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②、 几个原因合为一个要素,而在实际中存在不同关系的多层因素
五、要因验证
①、 未制定判定要因的标准
②、 要因验证只有定性分析,缺乏数据,可信度差,确认理由不充分
③、 以是否能解决或容易解决来判定要因
④、 要因确认去分析该原因是如何产生的,反映出该原因未分析到底。
⑤、 要因验证偏离
⑥、 末端因素与“结果”无因果关系
⑦、 将难于解决的原因作为非要因。这也是要因确认偏离的一种表现。如果是主要原因,不 能简单排除;如末端原因超出小组能力范围,或属不可抗拒因素引起,可在要因确认前排除。
⑧、 原因分析方法运用不当,如用排列图排列原因的频数来确定要因
六、制定对策
①、 对策表5W1H内容不全
②、 措施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③、 对策的分目标未量化,不可检查。
④、 在制定分目标时,至少要将要因确认的标准作为该对策的分目标。但有时对策其分目标 与相关要因确认的标准毫不相关
⑤、 个别成果将小组目标作为多个对策的分目标共用,不便检查每一个对策的实施效果
七、对策实施
①、 实施平铺直述,通篇文字,重点不突出
②、 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未检查对策的分目标是否实现
③、 对策实施描述过于简单不能体现小组的努力程度和创造性
④、 由于多个对策的分目标只有一个,即小组目标,故在所有对策全部完成前,不能对各对 策的效果进行检查
八、效果检查
①、 计算经济效益有水分,用短期产生的效益来推算一年的经济效益,未除去活动投入费用
②、 效果检查时间过短,未检查巩固期波动的情况
③、 效果检查无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直接出柱状图或折线图表示结论,依据不足
④、 效果检查未交代数据来源,可信度差
九、巩固措施
①、 未将对策标准化
②、 巩固措施应是已经实施,且证明有效的对策措施。但有的小组将努力方向作为巩固措施
十、工具方法的应用
1、排列图
a、作图不规范
b、项目过少,只有2-3项
2、因果图
a、原因分析未开展到末端
b、几个因素放在一个因素框内,没有层别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