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5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不良事件上报少,背后原因应知道

[复制链接]
558 0
本帖最后由 姚秋杏 于 2021-12-2 15:34 编辑

一年只剩最后一个季度,突然发现好多科室不良事件上报数为0,入科室督导检查,发现大家对于不良事件还是有些抵触,不知道各位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做质量管理最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良事件又是发现问题的很好途径。但是为什么各位不喜欢上报或者说懒得上报?可能与以下五方面有关,与各位分享。


01
上报途径不畅通
很多时候,不做一件事是因为两个字“麻烦”。举个例子,一支很好看很好用的笔,你把它放到了一层铅笔盒里,外面又加上袋子。每次用,都要取走袋子,打开盒子,估计用过几次,你就会放弃使用这只笔,或者是把袋子 、盒子都丢掉。同样,如果不良事件上报的方式方法等不便于上报人操作,估计上报率不会很高。如果填报的信息太多、上报耗费时间过长,都会让上报人觉得“麻烦”。这个是需要管理部门反思的问题。可以信息化、可以邮箱,但前提是便于操作。当然,真正重视不良事件的人,不好因为这个原因不上报,我们作为管理者,需要让这些重视上报的人感觉到便利,这样工作才会更好的开展。

02
解决效果不满意
上报不良事件,是希望解决问题。如果上报之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看不到效果,估计也会影响积极性。举个例子,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回才能加深感情。如果单方面的付出付出,而对方不回应。那给付出方的感觉是对方不理我,我不被认可、我的行为不受重视、我做这件事没有效果的感觉。当上报人积极性很高时,发现上报了不良事件并没有引起什么变化,只是为了报而报,那为什么要报,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不说,还没得什么反馈。这个是影响上报的重要原因,反映出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如果只要求上报,而不注重处理结果,会形成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造成“应付”的不良氛围,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03
质量风险意识不足
如果不能发现问题,那也就不会上报问题。很多时候,大家不认为是不良事件,只是觉得是个事件。举个例子,某医院眼科诊室夜间无人值班但诊室门未锁,保安巡逻发现后报告科室。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忘了锁门吗,锁上就行了。但是,如果深思呢?门没锁,是谁的岗位职责没落实?科里有多少人有此门的钥匙?期间科室物品是否有丢失,是否有损坏,谁来核对?如果因为门没锁,贵重物品丢失后如何处理?是不是有应急预案?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古语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上报不良事件不是给别人“找事儿”,而是首先针对自己的反思。科主任要不断灌输这个思想,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鼓励年轻人、新人上报,这个科室一定会是医院发展最快的科室。

04
对“不良”误解太深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良”事件中的“不良”从中国人的认知中,含有否定的成分。从心理学角度,大家对于否定的语言有天生的抗拒心理。报不良事件涉及到其他人,是不是就是说人家不好?都是同事,得罪了怎么办?下次他们科报我怎么办?确实,这些想法困扰了很多人。但是,有这些想法的,都是对于不良事件认识不足、站位不够高的群体,只想到了个人、科室得失,而未考虑医院的质量安全大局。如果仅仅把不良事件上报当做“得罪人”,那肯定不会正确对待这件事情,处理事件的原则也改为了“不要得罪人”,而不是“解决问题,避免风险”,仍旧埋下了隐患。正视“不良”,才能构建“良好”,不要误解它,接受它,解决它,才是质控人应有的态度。

05
“贫穷”限制了上报
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当你眼界不够宽、站位不够高的时候,确实无法突破自己。很多人说,我们科里很好,没有不良事件。但是,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任何你觉得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也都可以上报。因为你的上报,引起了重视,避免了风险,那你的行为就是值得。
做质控人,一定要从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开始,请反思,你自己上报过不良事件吗?如果没有,那就自己发现一例上报一例。现在商家都在推“体验式营销”“分享式营销”,你觉得好,才会推荐给周围的人。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感受到不良事件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你有信心去推进工作吗?来来来,自己体验一下自己的管理,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17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1 16:42 , Processed in 0.0453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