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81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案例应用

[复制链接]
3818 0
本帖最后由 李泉 于 2021-12-13 10:06 编辑

RCA案例分析
“术后非预期死亡患者突发死亡”
Ⅰ级不良事件


01
第一阶段
RCA团队组成与资料收集
1.1 案例概述   患者男,68岁,因“进食后哽咽感半年,于2011年5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贲门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III级,很高危组)。入院后经内科会诊,控制血压等准备后,于2011年5月25日全麻下行“贲门癌根治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空肠吻合,胆囊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予以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6天下午15:30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值班一唤医师查看患者并进行腹部X线检查,考虑肠胀气,予以654-2解痉、酚猷片缓泻、开塞露助肛门排气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稍有缓解。术后第7天(2011.6.2)凌晨1:33患者诉腹痛、气急伴轻度烦躁,报告值班医生查看病人后予654-2解痉并安定10mg镇静。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渐之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瞳孔散大,紧急予以气管插管并转送监护室抢救,但疗效不佳,3小时后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1.2 成立RCA小组   成员为“医疗副院长、医务部主任和普外科、危重医学科、胸外科、神经内科、药剂科等有关专家”。调查时间段为“病人从入院到自动出院的全过程,重点为术后第6-7天住院期间”,问题定义为“因病人非预期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访谈对象为主管医师、当日值班医师及护士。
1.3资料收集   病人该次住院的住院病历,包括大病历、病程录、手术记录、各类检查资料、医嘱单、护理记录、抢救记录、当日科室值班表、家属对事件过程的说明和看法等:最后一天患者的相关诊治经过(见下-图1)。

        图1 最后一天患者诊疗经过时间节点图
1.jpg


02
第二阶段
找出近端原因

值班医师未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继发出血、休克的相关症状,未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不恰当的使用安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加速病情进展;值班一唤为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硕士毕业研究生,临床经验欠缺;值班一唤医师没有及时请示值班二唤医师;科室没有对值班医师的资质与能力进行有效审核,部分医师存在职称与能力差距;主管医师对术后继发出血不够重视;事发时间为周末,主管医师与值班医师之间没有进行交接班(见下-图2 )。

图二 患者非预期死亡分析鱼骨图
2.jpg
针对直接原因,立即制订并实施干预措施:由外科主任负责制定外科术后病人出现神志改变、腹痛的处理流程;由药剂科主任负责与信息中心沟通,医嘱安定类药物时,计算机有安全及用药适应症提醒功能,并严格设置医嘱权限;进一步强化周末交接班制度,尤其对于重危病人,主管医师必须与当日值班医师及当班护士进行有效交流,必要时主管医疗小组成员随时返院协助处理;加强对值班医师资质与能力的审核。


03
第三阶段
确认根本原因

通过RCA分析,该案例中患者非预期死亡的根本原因为: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年轻医师对休克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欠缺;在病人出现可能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病情变化时,即在需要抢救小组(Code Team)干预前的灰色区,医院缺乏一种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来及时进行干预,以阻止患者病情恶化,且该反应机制具有可操作性,不随具体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而改变。

04
第四阶段
拟定改善行动计划

(1)召开全院一唤、二唤医师大会,通报该医疗事件的相关情况,进一步 强调值班、交接班制度的贯彻执行;
(2)经过院、科两级的严格审核,全院约1/3的临床科室对值班人员重新进行了调整,部分高年资二唤医师调整为一唤医师,以充实一线值班力量。对于普外科、骨科、胸外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急危重症较多的科室,则进一步要求三唤 医师也必须24小时在院,以及时处理突发应急情况,提高医疗安全;
(3)全院范围内开展休克、感染等专题培训,请危重医学、心血管、外科、感染科等资深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强化年轻医师的三基能力:
(4)组建医院快速反应小组 (Kapid Response Team, KRT ),成员由 ICU医生/高年资ICU护士等组成,并制订启动RRT指证及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启动RRT指证:呼吸频率<8次/分 或>28次/分;给氧情况下Sp0,<90%;收缩压<90mmHg或低于基础值20%;心率>130次/分或<40次/分;急性意识水平的改变;体温>39℃或<35.5℃;白细胞
12x109或<4x109;二唤以上医生认为有需要。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病房医师或护士即可启动RRT,工作流程见下-图3。

图三 RRT工作流程

3.jpg
改进成效                                                                
       医院一线值班力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突出反应在护理部对医生的满意度有明显的上升。除值班医师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科室进一步设立了高年资病房医师(Hospilalist )制度,即每日安排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在病房内进行管理,如主管医疗小组人员在手术或门诊等情况下,该病房医师可以及时对有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诊治,以提高医疗安全。
      全院年轻医师再次接受了休克、感染等专题培训,15位各科临床资深专家进 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并担任考官进行模拟演练。通过问卷调查,95%的年轻医师 认为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94%认为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目前,医院已将该专 项培训纳入到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科目中。
      KRT工作小组成立后,即在呼吸内科、感染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4科室进行了试点,试点半年后统计发现:上述科室共累计启动RRT61次;病房内病情恶化患者从首次处理到收治ICU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时间从4.5小时下降到1.5小时,尤其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夜间、节假日)缩短更为明显;经过RRT小组的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不必转入ICU的比例明显上升,有效提高了 ICU床位的利用率,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试点期间,4个科室未发生非预期死亡病例,目前,RRT工作机制已在全院范围内逐步开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3

粉丝

380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9-20 00:34 , Processed in 0.04910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