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概述 一、品管圈起源与发展 二十世纪初一些国家先后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许多质量管理手法应运而生,如:PDCA循环、5S、目标管理、流程改造等,其中,PDCA循环的概念运用最广,在质量管理中,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而品管圈(QCC)亦是由其延伸发展出的品管工具,是由日本石川磬博士于1962年所创,开启了日本的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活动为日本企业界带来巨大的利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随之韩国、巴西、泰国、新加坡等国亦相继实施,推行品管圈活动。目前全球有近百个国家开展品管圈活动。 台湾是第一个在东南亚有规模地推广品管圈的地方,1967年起,中国台湾数家工业公司开始推广品管圈活动。在1978年9月,中国的第一个质量小组(QC小组)在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1985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QCC工作委员会成立,具体负责QCC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推进。 1999年,台湾地区“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开始开展品管圈的促进活动,2000年举办“医品圈发表暨竞赛活动”。大陆地区1993年在医疗领域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最早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在天津、浙江、海南、江苏等省市品管圈活动收到很好的成效,调动了医务人员主动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达到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品管圈定义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的活动。 品管圈的定义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小组成员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组成圈,不管是高层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可以自主地组织起来成立QC小组。QC小组一般由5-12人组成。 2.活动主题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应围绕组织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设备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改进质量等方面来选择课题。 3.活动目的每次活动都是为了改进组织或部门工作的某个方面,目的是提高效率、效果和效益,降低成本或减少差错等。 4.活动方法多应用现代组织管理科学的统计技术和一种或几种工具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品管圈的特点 1、普遍性:员工人人都可以参加QCC活动。 2、自愿性:员工以自愿参加为前提,自我管理,不受行政命令的制约。 3、目的性:以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为目的。 4、科学性:QCC活动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和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民主性:参加QCC活动的员工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民主精神实现既定的目标。 6、改进性:实施QCC活动是要确保某项工作或活动的改进,否则毫无意义。 7、经济性:QCC活动涉及的人员和范围不大,在日常工作中随时组织和进行,投入小,见效快,日积月累,经济效益明显。 8、发展性:QCC活动遵循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原有目标上不断发展。 9、激励性:通过QCC活动的实施,员工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通过QCC成果的肯定和发布,以及获得奖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推动品管圈的意义 品管圈的推动适用于各类组织,在医疗机构开展亦能获得益处,如:提升病人满意度、节约医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流程等,如果品管圈活动推行成效卓著,可成为医院同行标杆,提升医院知名度,重要的是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不仅医疗机构能从品管圈活动中获得很多益处,而且工作人员在品管圈活动中提升了个人能力,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与同事们共同改善工作环境和流程中增强了人际关系,促进工作环境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