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医保局印发《浙江省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三年改革时间表:
2022年底,形成全省统一的门诊按人头包干结合门诊病例分组(APG)付费技术规范和门诊病例分组方案;
2023年底,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全面实施门诊按人头包干结合APG支付方式改革;2024年4月底,完成门诊支付方式改革第一轮清算工作;
2024年底,实现住院DRG和门诊APG支付改革区域全覆盖、费用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医疗机构全覆盖。
与其他省份不同,浙江首次提出迭代升级住院DRG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分期推进门诊APG支付方式改革,打造门诊、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改革闭环。
众多周知,DRG可以有效遏制住院费用的快速增长,但会带来一个副作用:为规避对住院费用的控制,医院可能会让病人提早出院,或是将住院费用转移到门诊,带来门诊费用的急剧增加。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不断扩大门诊保障范围、提升报销比例,各地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增速明显。可以预见,未来随着DRG的全面铺开,门诊医疗费用的增长将更为迅猛。
在此情况下,有没有一种支付方式能像DRG/DIP一样堵住门诊端,促进门诊医疗行为改革,控制门诊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门诊APG支付方式由此应运而生。
与DRG逻辑类似,APG通过将门诊患者划分为具有临床资源使用同质性、可管理的病组,将患者就医需求与医院诊疗成本相关联,促使医院更加主动进行成本管理,减少浪费。
这一支付方式已在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控费效果明显。此次浙江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的APG,便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金华得出的经验。这会成为全国门诊医保支付方式的范本吗?
将门诊APG与点数法结合,有效控费的同时,是否也存在高套编码、打击医务人员积极性等DRG及DIP点数法支付方式固有的问题?
「医院与医务人员要做好准备,如果这一支付方式全面铺开,将对门诊量与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那些竞争力不足的小医院,生存将更加困难。」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健康界表示。
DRG促使住院医疗服务和成本向门诊转移 国际经验显示,DRG等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后,虽然住院医疗费用增速得到有效控制,但可能导致服务与成本发生转移,将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和成本向门诊转移,推动门诊医疗服务数量和费用增长。 1983年,美国引入DRG预付制之后,住院费用增长速度从1984年的14.5%降至1992年的-6.6%,与此同时,门诊治疗费用却急剧增加。 2016年,金华市实施DRG支付之后,较好实现了医保基金提质增效的目标。但同期门诊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达20%左右,远高于住院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 随着我国门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很可能带来门诊费用激增,增加基金支付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压力。 目前,我国门诊医保支付以传统的按项目付费为主,按定点医院、药店实际发生费用结算,医疗服务碎片化严重,医保缺乏对门诊医疗服务的合理偿付机制。
因此,对门诊费用进行有效控制迫在眉睫。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成本转移,需协同开展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门诊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廖藏宜曾撰文写道。 国际经验表明,门诊病例分组(APG)是合理补偿医疗成本和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基于APG的预付制改革,由此成为方向之一。
分组组内的成本存在很大差异怎么办?DRG作为一种住院医疗服务预付制,其基础是DRG分组——首先将住院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资源消耗水平进行分组,然后每个病组给定统一支付价格「预先」支付给医院,以此规范住院医疗行为、控制相关费用。 APG分组逻辑与DRG类似,即将临床特征、资源消耗和成本相似的病例归为一组,组内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资源消耗,不同组间患者资源消耗量,通过「权重」进行比较。 只不过,不同于DRG以「诊断」作为首要分组变量,门诊病例通常缺乏明确诊断,所以APG把「操作」作为首要的分组变量,其次再结合诊断、人口社会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资源消耗(如成本、费用)等对病例进行分组。 根据是否有重要「操作」,APG将门诊病例分为三大类:重要操作组、内科服务组和辅助服务组。 每个大组内,再根据其他信息(比如操作的部位、类型、年龄、复杂性等)进行细分组,以此覆盖在门诊中出现的各类患者。 在这个过程中,与DRG不同的是:一个住院病例只能被分入一个DRG组中,确定一个支付标准,覆盖该病组的所有诊断、手术操作、辅助检查和药品等费用。而门诊服务的成本差异大(一般情况下「辅助服务」的成本占比较高),导致一个APG组内的成本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为此,APG将一个门诊病例分入多个APGs组,如以手术为主,同时包含重要检查、检验的病例,手术相关费用分入重要操作APG组支付,相关检查、检验则分入辅助服务APG组支付。 相应地,为计算一个病人被分入多个APGs组的支付标准,一般采用权重复合乘数的方法——即将不同病组合打包付费或调整病组权重打折付费。 通过这种方式,APG分组可以在不同模块之间灵活组合,也可以解决患者需求多样性问题,如患者在一次就诊中进行两次手术和一次X光检查,即被分配3个APG。 与DRG类似,通过分组及预先设定支付标准,APG支付既能确保对医疗资源使用进行合理偿付,又能激励医疗机构减少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节约医保资金。
「第一个吃螃蟹」的金华是怎么做的? 为控制DRG实施后带来的门诊医疗费用增长,2020年1月,浙江金华开始实施总额预算下的按人头包干结合「APG」点数法付费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APG的地方,市本级及兰溪市率先落地实施,2021年1月起,全市全面实施。 金华的改革,实际上是总额预付+人头包干+APG分组+点数法的结合,APG支付只是其中一部分——针对签约人员将门诊人头基金「包干」给签约的医疗机构(主要针对基层的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等)、针对没有签约的参保人员才使用APG点数法(主要针对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