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1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优化措施

[复制链接]
714 0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优化措施[url=]张子萍[/url][url=]明婷[/url][url=]张恋[/url][url=]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url][url=]

危急值概念的首次提出可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由美国研究学者Lindbergh对具体概念进行确定, 并逐渐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截至目前已有近四、五十年的应用历史。而从定义角度来看, 所谓“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 其实质一种现象, 该现象是对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的具体表现, 当检验结果存在异常现象时, 可对患者生命状态做出基本判断, 临床医生作为诊疗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应在第一时间得到患者检验信息, 并结合自身医学检验评估经验, 采取相应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在有效时间内挽回患者生命, 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的可能性。此外, 医院在检验工作实际开展期间, 通过对危急值报告的评估与分析, 除了能保证治疗和干预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之外,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对危急值操作环节的有效管理等作用。因此, 为进一步优化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综合性、全面性及准确性, 以3550例检验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对具体研究内容、过程及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室中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整理出的临床送检标本3550例, 综合分析与评估送检标本中的相关数据信息, 其中具体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急值项目总计17项 (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 等, 危急值报告66例, 男女比为2900份/650份。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检验科室所提供的800份检验标本展开, 并对其中相关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估,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 对其中各项检验内容详细设定, 如, 危急值项目;经检验科、护理部、报告范围;医务科、临床科室等等, 并通过与同等级医疗结构的相互结合, 认真翻阅各医院往期数据信息和资料信息, 从而对本院危急值报告的项目以及危急值报告的激范围进行具体的确认;


其次, 对所设定危急值报告中的相关处理流程进一步规范, 当危急值显示于医学项目中时, 相关研究人员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判断其运行正常与否, 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失误, 在完成对标本的逐一核对并确保无误后, 需对其质量进行全面加强。而审核人员可借助LIS系统公布危机报告最终结果, 并一一传达至相关科室, 接收到危急报告的科室应进一步加强对危急值项目及结果的观察, 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经全面统计后呈交于相关医疗人员。


此外, 主治医生作为整个治疗工作的任务实施者及参与者, 应预先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评估, 在结合自身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之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危急值报告与患者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时, 应对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进行重新采集, 以便后期复查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并且对于危急值报告内容的变动, 检验科相关报告人应进行实时记录, 在保存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标本相关处理程序开展, 以便于后期搜寻。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型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文中涉及的检验医学危急值、危急值报告频率等统计结果, 主要以 (n, %) 表示。危急值报告频率等于危急值报告份与检验份数的比值。


2 结果2.1 危急值报告频率

我校附属医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危急值报告检验标本总计3550例, 17项危急值项目, 66例危急值报告, 男女比为2900/650例, 危急值报告发生率未1.86%, 接近于早期相关研究学者所报道的1.67%就危急值发生率。根据表1危急值报告项目发生频率中所显示内容来看, 2016~2017年间, 电解质钾在危急值报告总量中的发生频率始终处于较高行列, 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0.94%, 其次是血小板 (0.45%) 和肌酐 (0.49%) ;全年报告频率以此为超敏肌钙蛋白T (5.09%) , 淀粉酶 (2.58%) 、D-二聚体 (2.03%) 。具体如表1所示。


2.2 天内不同时间段危急值报告频率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 通常, 9点是我院危急值报告高峰期, 这种高频繁发生效率在下午1点左右接近尾声。在将近5h时间内所提交危急值报告数量便可达全天报告数量的46%, 在此时间段内应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避免人员短缺现象, 确保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及时接收相关危急值结果。



表1:危急值报告项目发生频率[url=]下载原图[/url]



[url=][/url]

2.3 周内危急值报告分布

从周期性角度来看, 每周第一天整个固定周期内危急值报告最多时段, 几乎达到17.67%的占比, 而危急值报告最少时主要集中在每周最后一天, 当天数量仅为全周的11.29%。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患者就诊时间统一集中于周一, 危急值报告数量随人数的增多而增多, 相反地, 则随之减少, 具体如图1所示。


3 讨论

通过实际临床研究证明, 危急值报告的精确与否, 直接影响生后期危急操作各个环节的顺利性, 以及操作人员管控质量等等。因此, 医学检验科室在相关专业性检验工作开展时, 应通过专业危急值监督小组的成立, 以实现对医学检验科每一年各项危急值报告发生频率以及临床科室危急值分布情况的全面评估与分析, 进而与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相相结合, 并提出与之相适应改善方法及优化策略, 通过专业监督小组的支持, 不仅为医学检验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医院医学检验科整体检验水平及检验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调整或者改善危急值时, 应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 在对整个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及范围进行实际调整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始终秉持全面、谨慎等态度, 是检验科与每一个科室互相合作持续改进构成;


其次, 对于影响程度及范围较小的危急值报告, 相关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减少此类报告的评估与统计;


此外, 在对危急值报告进行适当调整与改进之后, 应在有效时间之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其应用现状进行追踪随访, 以确保在专业检验工作开展时, 为各科室主治医师下一阶段疾病诊断工作及治疗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参考数据与信息。


[url=][/url]

图1 [url=]下载原图[/url]



在医院检验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 尽管相关检验人员为医生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 但从实际角度来, 危急值制度实际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亟待解决。例如, 一方面, 少数检验人员对危急值报告的检验范围以及具体检验项目的了解程度较低, 在具体评估与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误报、漏报等不良现象, 或者在报告和记录双方时间上存在较大的产异性, 导致临床科室最终所记录危急值报告缺乏完整性, 且在危急值报告进行处理是安全性等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对各项危急值报告的评估与分析缺乏精准性, 各项目在实实际设置中差异化明显, 如, 报告项目与报告范围等, 从而导致所危急值最终检验结果无法列入危急行列, 不利于危急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 危急值报告监管作为医疗质量监管的重要部分, 需要严格、准确的评估、分析、总结、整理及持续改进, 以使管理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从而安全、顺利的完成各项临床检验工作, 这对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url]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68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4-11-14 11:57 , Processed in 0.0625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