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7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经验和做法

[复制链接]
876 0
人社部门加强政策制定出办法。一是印发《枣庄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医师和参保人员的监管办法,对监督管理的规程和违规行为的处罚进一步明确。二是印发《枣庄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管理办法》。自2017年起,全市建立医保医师信息库,全程记录医疗服务行为;建立医保医师服务信用档案,将医保医师履行协议、遵规守信等情况全部记入医师电子信用档案系统;严格考核奖惩,定期对医保医师信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将医保诊疗行为规范具体到医师。三是定点医院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上线。该系统的使用拓展了医保审核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筛查,较好实现了政策性审核、临床规范性审核、医疗行为异常审核等多功能多方位的智能审核,使得经审核的数据更加可靠。在考核过程中运用监控数据抽取病历,将问题及时反馈医院,有效提高了考核管理效率。四是开展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2016年,向全市所有医保定点医院印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病种申报的通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范围,探索建立符合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五是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定点医院仍然有挂床住院、医嘱与检查用药不符、大剂量用药的现象存在。检查的结果运用到年度考核,发现的问题都做严肃处理。六是印发《枣庄市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移送暂行办法》。强化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基金社会监督机制与举报投诉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明确规定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涉嫌构成犯罪,且涉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6000元以上的,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医保经办机构加强管理出效果。近年来,枣庄市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加强管理,借助数据信息技术,创新结算方式,在医疗保险控费方面做出有效探索。滕州市2015年职工、居民医保支出同比减少1016万元、1968万元,降幅分别为2.4%、3.3%。具体做法有,一是充分尊重院方的历史数据。使每一家定点医院的结算办法符合医院的实际。二是建立激励及分摊机制,提高医院主动控费积极性。在总额控制和人次定额方面建立激励及分摊机制。同时,鼓励主动控费效果好的医院,适度压缩费用控制不好的医院,充分调动了院方主动参与医保管理、主动控费的积极性。三是结算方式差异化。对每家医院职工和居民实行不同的结算方式。四是建立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次均费用、平均床日费、平均住院天数、人次人头比、个人负担率”等多项控制指标,通过对指标的监控,促使医院将费用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山亭区采取次均费用控制,根据上年度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考虑医院实际业务发展,确定次均费用控制数额。结合按病种定额付费,通过测算将肾病透析病人按照人均7.2万元的标准打包给区人民医院,使病人报销可达90%以上。同时,按照病种总额控制,将脑瘫、精神病、理疗等病人的住院总费用、日均费用、项目费用等控制目标全部落实到医院和科室。实行医保医师备案制,备案医师具有医保处方权,审核中发现问题由病人负责的医师进行解释和承担相应责任。对新增大型收费项目申报审批管理,经审批的收费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未经审批收费项目不纳入医保报销。充分发挥谈判机制的作用,与定点的二三级医院逐个进行谈判,让医院自动降低控制费用标准,自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定点医院加强费用控制出经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枣庄市立医院印发一系列管理文件,努力挤压药品耗材在医院收入的比例,严控费用不合理增长,依托信息化,落实医保精细化管理。2016年下半年,停用39个临床适应症不明确的“万能”中药注射,对中成药口服制剂,根据科室病种采取限品种使用,仅限科主任有开方权,并且最多5个品种的限制,收到较好的效果,药占比明显下降。又如,该院对一次性精密输液器采取使用限制,当月输液器支出费用减少32万元,这一项全年控制费用近400万元,可节约医保统筹金200多万元。医院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药占比及人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11月份,药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43.09%,降到32.35%,人次均住院费用从上半年的人均12267元,降到11565元,下降5.7%。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54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5 18:43 , Processed in 0.0446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