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6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XX医院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三年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1268 0

[color=rgba(0, 0, 0, 0.9)]****医院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三年行动方案

[color=rgba(0, 0, 0, 0.9)]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善全过程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结合国家卫健委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和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color=rgba(0, 0, 0, 0.9)]一、总体要求

[color=rgba(0, 0, 0, 0.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color=rgba(0, 0, 0, 0.9)]二、组织领导

[color=rgba(0, 0, 0, 0.9)]成立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领导小组

[color=rgba(0, 0, 0, 0.9)]组 长:院长

[color=rgba(0, 0, 0, 0.9)]副组长:副院长

[color=rgba(0, 0, 0, 0.9)]成 员:党办、医务部、院办、护理部、门诊部、信息科、资产办、总务科、急诊科、财务科、医保办、医联体、健康促进办、药剂科、康复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color=rgba(0, 0, 0, 0.9)]二、重点任务

[color=rgba(0, 0, 0, 0.9)](一)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提升患者诊前体验。

[color=rgba(0, 0, 0, 0.9)]1.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多种预约模式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简化预约诊疗和互联网诊疗页面,设置智能语音和助老服务模块,通过自动拨号、志愿者远端协助等方式,方便老年患者获得在线诊疗服务。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网络信息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院办、门诊部、各临床科室

[color=rgba(0, 0, 0, 0.9)]2.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质管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二)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

[color=rgba(0, 0, 0, 0.9)]3.完善门诊流程。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加强引导,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多种付费渠道。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门诊部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财务科、网络信息科

[color=rgba(0, 0, 0, 0.9)]4.创新服务模式。医疗机构应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学科办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5.优化就诊环境。是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标识清晰易懂,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加强卫生间、候诊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鼓励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等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规范开设药学门诊,设置用药咨询室(窗口),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树立老年友善服务理念,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数字鸿沟”等问题。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门诊部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药剂科

[color=rgba(0, 0, 0, 0.9)](三)高效衔接、分区分级,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

[color=rgba(0, 0, 0, 0.9)]6.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常备力量与机动力量的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急诊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7.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分级救治模式,坚持“就急、就重”原则,根据患者病情(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建立分级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探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救护车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以急诊为平台,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急诊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四)巩固拓展、丰富内涵,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color=rgba(0, 0, 0, 0.9)]8.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丰富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量及内涵,在医联体内建设一体化临床路径。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加强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应当以中医治疗为主。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中医科、

[color=rgba(0, 0, 0, 0.9)]9.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推广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营养筛查、评估、诊断、宣教、治疗等临床营养服务。提升医务人员的患者心理评估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住院患者心理评估,及时识别患者心理风险,推广分级分层的心理干预模式。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急诊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10.改善入出院服务。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推广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旁结算、“当日出院、当日结算”,完善收费系统,支持现金、线上支付等多种收费方式,费用金额要设置到分位。鼓励医院对闲置床位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全院床位集中管理、统一调配。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财务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信息科

[color=rgba(0, 0, 0, 0.9)](五)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

[color=rgba(0, 0, 0, 0.9)]11.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医联体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药剂科

[color=rgba(0, 0, 0, 0.9)]12.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随访平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互动。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健康促进办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六)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

[color=rgba(0, 0, 0, 0.9)]13.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强化责任制护理,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等护理核心制度。扎实做好基础护理,规范实施护理专科技术,提供身心整体护理。鼓励医疗机构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推动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护理部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

[color=rgba(0, 0, 0, 0.9)]14.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建立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的服务模式,组建早期康复介入多学科团队,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发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借助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按照功能定位和患者需求,提供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出院患者等人群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指导等。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康复科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信息科、

[color=rgba(0, 0, 0, 0.9)]15.加强人文建设和后勤保障。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涵,推动医务社工服务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覆盖面。提供24小时的后勤保障服务,提高膳食、保洁质量,改善患者停车条件,在公共区域提供网络、阅读、休闲等服务。

[color=rgba(0, 0, 0, 0.9)]牵头科室:党办

[color=rgba(0, 0, 0, 0.9)]责任科室:总务科、

[color=rgba(0, 0, 0, 0.9)]三、工作安排

[color=rgba(0, 0, 0, 0.9)](一)启动阶段(2023年5-6月)。结合本院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并于2023年6月中旬将实施方案报市卫健委。

[color=rgba(0, 0, 0, 0.9)](二)实施阶段(2023年7月-2025年12月)。按照《 ********市******医院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强化组织实施,加大督导力度,每半年召开工作推进会,切实让方案落到实处。

[color=rgba(0, 0, 0, 0.9)](三)迎接评审2025年底迎接国家、区、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开展终期评估。

[color=rgba(0, 0, 0, 0.9)]四、组织实施

[color=rgba(0, 0, 0, 0.9)](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此次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每季度召开总结会,每半年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好提升患者体验成效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的衔接。

[color=rgba(0, 0, 0, 0.9)]()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专班负责提升患者体验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应当以普通患者身份定期体验就医流程,查找解决突出问题。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发患者就医体验测量工具,建立监测平台,形成监测、反馈与督促整改的持续改进机制。

[color=rgba(0, 0, 0, 0.9)](三)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LED屏等载体,宣传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0

粉丝

146

主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进医疗安全知识库 ( 粤ICP备18035733号-1 )

GMT+8, 2025-2-6 07:06 , Processed in 0.0473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