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估杨郝亮1张萍2武利涛1周航宇1郝金莉1丁然1陈维华1张梅1杨曦明1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2.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的原始数据,分析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危急值科室分布、项目分布及危急值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检验科急诊组共报告危急值19 235件,占所有检测件数(1 140 285件)的1.69%。2019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2020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2021年(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不同年份危急值发生率分别为1.48%(7 007/473 124)、1.78%(5 304/297 318)和1.87%(6 924/369 843)。2019—2021年危急值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危急值报告前5位科室为血液肿瘤科、肾病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及心脏重症监护室,前5位科室的件数占危急值总件数的72.86%(14 015件)。2019—2021年危急值项目报告件数占前5位的分别是血尿素氮、血小板计数、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和纤维...[url=]更多[/url]
关键词:危急值;急诊检验;重症监护单元;
- 专辑:
医药卫生科技 - 专题:
临床医学 - 分类号:
R446
危急值是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应立刻报告给临床,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1,2]。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标准[3]的推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更加重视对危急值的管理,并对其作了明确的文件规定。危急值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关键指标[4]。这种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同样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之一[5]。临床医师在遇到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患者优先选择急诊检验,所以危急值在急诊检验中较为常见。危急值的及时、准确传达,对临床医师采取急救措施及给予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为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危急值报告现状,本研究统计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危急值报告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估,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并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项目与范围依据医学实验室对危急值的有关规定[3],检验科、医务处与临床等多科室积极协商共同制定了危急值的项目与范围,检验科急诊组所用危急值报告项目一览表见表1。
表1 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项目一览表 [url=]导出到EXCEL[/url]
项目名称 | 单位 | 下限 | 上限 | 白细胞计数 | /L | <2×109 | >30×109 | 血红蛋白 | g/L | <50 | - | 血小板计数 | /L | <50×109 | - | 凝血酶原时间 | s | - | >35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s | - | >70(未服抗凝药) | | | | >150(服抗凝药) | 纤维蛋白原 | g/L | <1.5 | - | 血气分析pH值 | - | <7.0 | >7.6 | 二氧化碳分压 | mmHg | <20 | >70 | 氧分压 | mmHg | <40 | - | 肌钙蛋白 | μg/L | - | >1.5 | 血钾 | mmol/L | <2.5 | >6.5 | 血钠 | mmol/L | <120 | >155 | 血糖 | mmol/L | <2.5 | >25.0 | 血钙 | mmol/L | <1.5 | >3.0 | 血尿素氮 | mmol/L | - | >18.0 | 血肌酐 | mmol/L | - | >500 | 血淀粉酶 | U/L | - | >405 |
注:“-”为无内容或无数据;1 mmHg=0.133 kPa
1.2 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的原始数据,数据由海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分析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危急值科室分布、项目分布及危急值时间分布情况。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DZMEC-488-01)。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件(%)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危急值的发生率和科室分布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检验科急诊组共报告危急值19 235件,占所有检测件数的1.69%,其中2019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2020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2021年(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的危急值件数、年检测件数及危急值发生率见表2。2019—2021年危急值报告件数分别为7 007、5 304和6 924件,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占80.70%)。2019—2021年不同年份危急值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35,P<0.001)。2019—2021年危急值发生率逐年升高。
表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检验科急诊组不同年份危急值的发生率和住院件数占比情况 [url=]导出到EXCEL[/url]
年份 | 危急值
件数 | 年检测
件数 | 危急值
发生率(%) | 住院
件数 | 住院件数占危急
值件数比例(%) | 2019 | 7 007 | 473 124 | 1.48 | 5 696 | 81.29 | 2020 | 5 304 | 297 318 | 1.78 | 4 156 | 78.36 | 2021 | 6 924 | 369 843 | 1.87 | 5 670 | 81.89 | 合计 | 19 235 | 1 140 285 | 1.69 | 15 522 | 80.70 |
危急值报告主要分布于血液肿瘤科、肾病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科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等科室。其中血液肿瘤科3 827件,占危急值总件数的19.90%;肾病内分泌科2 860件,占危急值总件数的14.87%;ICU 2 662件,占危急值总件数的13.84%;急诊科2 399件,占危急值总件数的12.47%;CCU 2 267件,占危急值总件数的11.79%。危急值报告前5位科室的件数占危急值总件数的72.86%(14 015件),其他科室占27.14%(5 220件)。
2.2 危急值项目分布2019—2021年危急值项目报告件数占前5位的分别是血尿素氮、血小板计数、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和纤维蛋白原(见表3)。危急值项目报告件数前5位报告的件数占危急值总件数的79.01%(15 197件)。
2.3 危急值项目时间分布2.3.1 危急值项目周内分布2019—2021年周一到周日危急值件数占危急值总件数比例分别为18.75%(3 606/19 235)、14.53%(2 795/19 235)、14.57%(2 803/19 235)、15.89%(3 056/19 235)、14.90%(2 866/19 235)、11.02%(2 119/19 235)、10.35%(1 990/19 235)。其中周一危急值件数最多,周日危急值件数最少。
表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2021年检验科急诊组不同项目危急值件数统计 [url=]导出到EXCEL[/url]
项目 | 危急值件数 | 占危急值总件数比例(%) | 血尿素氮 | 6 419 | 33.37 | 血小板计数 | 3 130 | 16.27 | 血肌酐 | 2 480 | 12.89 | 白细胞计数 | 2 105 | 10.94 | 纤维蛋白原 | 1 063 | 5.53 | 肌钙蛋白 | 537 | 2.79 | 淀粉酶 | 517 | 2.69 | 二氧化碳分压 | 471 | 2.45 | 血钠 | 425 | 2.21 | 血钾 | 400 | 2.08 | 血糖 | 400 | 2.08 | 血红蛋白 | 398 | 2.07 | 血钙 | 381 | 1.98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208 | 1.08 | 凝血酶原时间 | 207 | 1.08 | 氧分压 | 67 | 0.35 | 血气分析pH值 | 27 | 0.14 | 合计 | 19 235 | 100.00 |
2.3.2 危急值项目季节分布2019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2020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2021年(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不同季节危急值发生率见表4,2019—2021年不同季节危急值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冬季高,2020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夏季高,2021年危急值发生率秋冬季高。
3 讨论检验危急值的成功运用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6,7,8,9,10,11]。本院检验科急诊组的危急值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这与相关文献报道[12,13]一致,这是因为危重患者被收治,且出现危急值后会持续一段时间,即同一患者在短期内同一项目有多个危急值,故重复危急值的比例高。另一个原因是文献中通常把急诊归到住院里统计[12,13]。本研究将门急诊与住院分开统计,危急值件数仍是以住院为主(占80.70%)。
本研究统计2019—2021年危急值报告件数占前5位的分别是血尿素氮、血小板计数、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其中血尿素氮、血肌酐项目危急值件数分别位于本院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报告的第1位和第3位,可能是由于本院这两个项目未区分肾内科与非肾内科的危急值界值导致。有文献报道,处理急诊或常规标本时应考虑项目及科室来源,并联合临床专科小组,制定特殊科室的特定危急值范围[14]。根据本研究统计的危急值数据,实验室下一步将与临床科室沟通来调整血尿素氮与血肌酐的危急值界值。这将有可能减少检验科急诊组工作负担。危急值界值的选择不仅影响患者安全也同样会对医疗机构的工作负担产生影响。实验室应定期评估危急值界限。另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危急值发生率的统计功能以便实验室查询统计。这样可免除人工统计的繁琐,又可定期监测危急值的变化趋势,及时分析原因。
本院危急值主要分布于血液肿瘤科、肾病内分泌科、ICU、急诊科及CCU等科室,与相关文献报道[13,15]基本一致。根据统计的危急值科室分布,急诊检验应优先处理相关重点科室的标本。
危急值发生件数周内分布总体较平稳,周六日较平日少。一周内周一最多,周日最少,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6]。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冬季高,2020年危急值发生率春夏季高,2021年危急值发生率秋冬季高。从2019—2021年不同季节危急值的数据未发现特定的规律。我们将继续持续监测危急值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有规律。2019—2021年不同年份危急值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3年危急值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表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2021年不同季节检验科急诊组危急值的发生率 [url=]导出到EXCEL[/url]
季节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危急值
件数 | 年检测
件数 | 危急值
发生率(%) | 危急值
件数 | 年检测
件数 | 危急值
发生率(%) | 危急值
件数 | 年检测
件数 | 危急值
发生率(%) | 春季(3~5月) | 1 847 | 120 529 | 1.53 | 874 | 44 686 | 1.96 | 1 781 | 103 611 | 1.72 | 夏季(6~8月) | 1 696 | 114 555 | 1.48 | 1 394 | 70 297 | 1.98 | 1 689 | 95 740 | 1.76 | 秋季(9~11月) | 1 637 | 119 996 | 1.36 | 1 748 | 98 582 | 1.77 | 1 840 | 86 500 | 2.13 | 冬季(12~2月) | 1 827 | 118 044 | 1.55 | 1 288 | 83 753 | 1.54 | 1 614 | 83 992 | 1.92 | χ2值 | - | - | 17.003 | - | - | 52.452 | - | - | 51.059 | P值 | - | - | 0.001 | - | - | <0.001 | - | - | <0.001 |
注:“-”为无数据
危急值报告工作中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①电话报告相对信息化报告危急值更加耗时,而且容易产生漏报甚至误报。文献表明,危急值仅采用信息报告,医师确认时间需15 min以上[17]。而采用同时电话报告危急值和信息报告制度,临床响应时间为3~5 min。研究发现,利用电话报告危急值,大约有3.5%的错误率。通过让所有接收者重复危急值信息可减少错误并更好地沟通[18]。采取信息化和电话相结合方式报告危急值,让所有接收者重复危急值信息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漏报、误报、延报,更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②门诊危急值报告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联系不上护士站的值班护士,本实验室采用企业微信直接联系申请医师报告患者的危急值。③同一患者相同项目重复危急值的处理问题,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规定报告频率,短时间多次出现危急值,本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查看,同一患者同一项目7 d内不再重复报告危急值。④危急值项目是否选择复测可根据实验室自身情况进行安排。有文献表明临床化学项目出现危急值不需进行复测,这样可以节约成本,立即通知临床从而使临床可以更迅速地进行有效的治疗[19]。⑤注意鉴别假危急值。大部分的假危急值都是由于分析前干扰而致,因此实验室需要规范分析前各个步骤中的操作[20]。
本研究统计危急值时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70 s就会显示红色表示危急值,不能根据危急值一览表中的规定是否使用抗凝药再确定是否为危急值,造成统计时把>70 s且服用抗凝药的情况也统计为危急值,造成该项目危急值的发生率假性升高。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个问题上需要作出改进。文献表明实验室信息系统可促进危急值精细化管理[21,22,23,24,25,26]。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危急值发生情况,发现并解决危急值报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实验室可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 杨郝亮:直接参与;张萍:统计分析、审阅文章;武利涛:统计分析、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周航宇、郝金莉、丁然、陈维华、张梅:实施研究;杨曦明: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审阅文章、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