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倡导主动上报与积极处置并重的处理模式。
临床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仅能获得所占比例极少的引发严重后果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信息,不能掌握其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信息。
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不及时上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人员在出现差错后担心受到责罚,有人犯的是低级错误碍于面子问题不愿上报;部分医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的想法,特别是晚间夜班一个人值班,觉得其他人不知道便不予报告;同事犯错之后怕得罪人或出于人情而包庇隐瞒不报;
2、护士长在得知科室发生不良事件之后怕影响科室的质量考评及名声,也隐瞒不报,“内部处理”;
3、不良事件按照“逢疑必报”的原则,发生频率较高,如果是用纸质版的上报方式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非医疗工作量,工作效率不高,医护人员抵触情绪大。
4、不良事件上报表未进行统一分类,项目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不能满足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工作。
怎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呢?
1、护理部制定鼓励性、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自动、及时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当事人不予处罚;对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出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且在院内范围推广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于发生不良事件后隐瞒不报,被患者投诉或者引发严重后果的加大处罚力度,科主任由于肩负管理不当的责任,同时给予一定的处罚。”
2、护理部安排专职人员至各临床科室进行培训学习,科室全体人员参加,并认真学习,让其明确该制度的详细内容以及实施上报的程序,要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
3、制定报告模板,建立以[color=var(--weui-LINK)][url=]电子病历系统[/url]为基础的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报告单内容包括不良事件报告类别,不良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因素、事件发生对患者及家属的影响、不良事件分级、事件处理情况、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建议及不良事件评价等内容。报告单内容详细,很多部分内容只需打钩,方便医务人员填写,也方便职能部门分类、统计。不良事件信息系统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为一体,医务人员发现不良事件只需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填写报告单,上级主管部门即可查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4、将不良事件上报纳入科室质量考评中,对每个科室制定了月目标责任制,未完成及时上报的影响科室考评成绩;对积极报告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医院给予每件 100元的奖励。
5、护理部每月召开医疗安全管理会议,对每一件不良事件都进行定性评价,对出现较多的同类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护理部每季度将全院发生的不良事件统计、汇总,分析事件原因及提出改进建议,并以《质控通讯》的形式印发供全院学习。不良事件公开内容只限于事件本身内容,不公开报告人及被报告人信息。实现全院不良事件信息资源共享,同行之间互相吸取经验、教训,以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化支撑的上报系统,以及鼓励性上报措施的实施,护理人员将从思想上改变对不良事件的看法,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及报告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调动。
|